■教育脊梁人民教师风采
临近寒假,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以下简称“瑞北小学”)平日热闹的校园逐渐安静下来。副校长陈言武在校园里走着走着,不经意间一阵伤感袭来:长廊里、文化展示墙上、操场旁,各种与原校长仲广群有关的回忆迸涌而出。
2023年11月4日,和病魔顽强抗争了两年多的仲广群永远离开了这所他工作了8年的学校,年仅57岁。国庆节前几天,他细致地把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接,提交了请假申请,平静地离开了工作岗位。恍惚间,陈言武总觉得那不过是一次暂时的离别——此前仲广群从没跟大家透露过自己的病情。
几个月过去,仲广群的办公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书籍、资料,一枝洁白、素净的菊花倚在窗台,提醒着人们这里的主人已无归期。“没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平时跟人谈的都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陈言武说,这么长时间过去,很多人还在怀念仲广群,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心里装的始终是学校是学生
“今天我查了一下,病情不容乐观。医生要求不能再带病工作了,需要住院配合治疗,估计近几个月无法上班了……给领导添麻烦了,抱歉抱歉!”这是2023年9月25日下午,仲广群发给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领导的正式请假信息,此时距他离世不到40天。
在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秦淮区教育局和瑞北小学的同事们,都不知道仲广群的病情已严重到如此地步。大家原以为,仲广群只是动了一个小手术。2023年9月8日,他亲自组织学校“躬耕教育强国有我”教师节主题活动;9月12日至13日,接待内蒙古乌海市26名教师来校跟岗学习;9月14日,参加南京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专家论证会并作结项汇报……住院之前,仲广群几乎没有停下脚步,9月中旬的一个周末,还有人看到他骑着电动车到学校加班。
仲广群离世后,大家才知道,就连这条请假信息,还是仲广群的哥哥坐在他身边硬盯着他发送的。一些细心的同事回想起来,事实上,仲广群的病情在很久之前便已有了征兆。
根据仲广群制定的制度,新学年开学第一周,学校所有行政管理人员都要深入课堂听课,平均每人听2到4节,这两年他却坚持至少给自己排10节课。“2021年的一个下午,他听完课从我面前走过去,我突然看到他袖子里好像有留置针,心里咯噔了一下。”瑞北小学党总支书记刘丽告诉记者,那时候大家隐约知道仲广群好像生病了,但他从来不讲,“时隔两年,我还常常想起他的步伐和背影,走得比较慢,太阳照在走廊上,略显孤独”。
两年多来,仲广群去医院治疗几乎都是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常常是化疗一结束马上照常上班。这让了解到实情的同事们难受不已:这个极少请病假的人,怎么突然就走了!
“他即便偶尔请假,也就两天左右,根本想不到会是这么严重的病。”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韩锦锦说,2021年暑假自己听说仲广群动了个手术,当时就想去看望,但得到的回复是只是个摘除息肉的小手术,“这一度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很健康”。
每每想到这些,韩锦锦就很难过:“他总是在工作,总是在工作!但凡他自己稍微透点口风,我们也好照顾他,尽可能让他多休息。”
在同事们眼里,仲广群一直在忘我工作,“好像要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工作上”。一位同事回忆起2023年暑假仲广群修改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时的情形:“一口气改了15稿,经常打电话跟我们商量如何准备材料、如何配图。”
事后,这位同事才知道,当时仲广群是躺在病床上一边接受化疗一边进行修改和指导。事实上,自2021年7月确诊结肠癌以来,仲广群已经历了手术治疗和20多次化疗,更换过四五种治疗方案,备受病痛折磨,甚至每咽下一口食物都痛苦不已。
在仲广群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到医院看望他的朋友和同事络绎不绝。每当来人,仲广群都努力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来客:坐起来把头发梳好,手紧紧抓住床的栏杆,强打精神跟大家聊教育和学校。陈言武几乎每天都去医院,在他的记忆里,仲广群说的最多的就是学校应该如何办得更好,“在他能流畅说话的最后一天,还跟我聊了20分钟的教育教学管理,探讨小学到底应该追求怎么样的质量观。因为几天没能进食,他声音很微弱了,但还是不停地说,以后还是要追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仲广群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定格在了2023年10月31日——“厉害了瑞北!我们是冠军,双冠军!”这是一条学校足球队在秦淮区“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小学男子甲组、乙组双冠军的报道。学校会议室的墙上,挂着教育家顾明远先生送给他的一幅字“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这是仲广群留给学校的遗产。
让学生充满生长的力量
仲广群生病期间,韩锦锦不止一次去医院看他。好几次,仲广群都说:“韩局,如果这次我能好起来,一定要再上课。”1987年8月,他走上讲台,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逐步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同事们评价他的课富有激情,“让听者不由得感叹数学这门学科是多么特别、多么有意思”。
20多年来,仲广群一直在研究自己的课堂。10多年前,他开始带着研究团队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3个关键要素“儿童、数学、教育”,并给这个系列的研究起了个朴素的名称——“助学课堂”。
“有两次我乘火车出差,邻座坐着几名外省的教师,大家闲聊起来,才发现他们刚从瑞北小学学习‘助学课堂’满载而归。”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回忆说,“‘助学课堂’名字普通,但是内涵深刻,它让‘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2014年,仲广群出了一本名为《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的书。在序言中他写道:“让我们回到原点,回到儿童的立场上来。”这句话道尽了他关于教学的基本理念。
曾经有很多专家建议仲广群,将“助学课堂”这个“过于‘普通’不利于日后申报评奖”的课题名称改掉,但仲广群没同意——“助学”正是他这项课堂实验的核心,是他给自己、给课堂的定位:助学,助学生学、助教师学。“再好的项目都要落地,都必须回归课堂。好的教学改革,关键是怎么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起一个更高大上的名称。”仲广群曾经跟课题组的同事就此讨论多次。
“课堂不是孩子的世界,世界才是孩子的课堂!”这是仲广群的名言。他的徒弟、瑞北小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季璇垂泪回忆说,15年来,仲广群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促进儿童学习,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课堂、基于学生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
作为校长,仲广群并没有在学校硬性推广基于“助学课堂”研究形成的教学模式。瑞北小学副校长吴宁萍告诉记者,这项研究从一开始就没有上升到学校行为,而是由仲广群率先上课,让大家都来看看究竟这样的课堂好不好,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有意愿的可以加入到研究团队中来,最终整个团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
“学校从来没有说开个会,把这个事情布置下去。”吴宁萍说,“助学课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大家长期坚持在“纠错中学习,困难中前进,研究中成长”,“他(仲广群)认为只有用示范课、开展教学研究的方式去推,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乐意去接受‘助学课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改的理念在瑞北小学深深扎下了根,绝大多数教师真心觉得这样的课堂好,并在尝试中逐步确立了不同的风格。整个学校在教育研究方面充满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孩子们也收获了“自由的生长”。“助学课堂”在全校自然铺开,成为各科教师的自觉追求。仲广群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给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铸魂”的过程。
经过15年的探索,“助学课堂”项目研究已辐射全国10多个省份的100多所实验学校,参与实验的教师超过2万人,基于这项研究出版的专著已有10部,发表的论文有100多篇,其成果3次获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顾明远先生对这项研究给予高度肯定:“‘助学课堂’让学生充满生长的力量。”
2023年9月,瑞北小学举办了“以数化人:基于‘助学课堂’的儿童数学教育深化探索”专场结项活动。仲广群作了一个很长的结项汇报,事后还与项目组的每一名教师深入交流,对每个人的后续发展给出建议。“现在想来,他可能是在交代后事了。”季璇说,现在学校所有教师都可以算是仲广群的“徒弟”,大家一起研课、磨课、做课题、写论文,“他没有要求所有人都跟着他的节奏来,但你却可以在任何一堂课里找寻到‘助学课堂’的影子”。
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好学校
“(2023年)9月23日,您还发信息说微信公众号游泳特色课程推送得不错,要把6个年级的特色课程都这么推送。我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您已经生病了。我永远记得两年前晚上10点,您给我发信息说有人提出赞助我们了,学生可以更好地踢球了。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师生,想着让学生更健康。”这是瑞北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张明给仲广群的一条留言,想到过往的点滴,这个坚强的姑娘泣不成声。
张明说,仲广群一直大力推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观看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希望孩子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学校的体育更有特色,“仲校总是和我们强调,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要让学校成为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地方”。
在很多同事印象里,仲广群待人总是春风化雨,从未与人红过脸,但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又格外较真。陈言武告诉记者,瑞北小学的体育学科全部由专业体育教师任教,教学全部按照课程方案和课表推进,还拥有3个体育特色项目,其中足球是国家级,棒垒球是省级,游泳是市级,“这些项目真正落地其实很不容易,专业力量、经费支持等都凝聚了仲校的心血”。
自2015年8月担任瑞北小学校长以来,仲广群将“幸福教育”、“五育”并举作为自己和学校领导团队的追求,致力于“办一所流淌着奶和蜜的学校”,坚持“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带领师生一起“创造幸福、对话未来”。在他的坚持下,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会一项体育技能,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学习跳绳、沙包、足球、游泳、排球、篮球,“这样到毕业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至少能学会6项体育技能”。
在秦淮区,瑞北小学有个响亮的外号叫“金牌收割机”: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相关的项目上频频获奖。记者翻阅仲广群的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几乎都是学校获奖的各种消息,即便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也不忘及时分享学生们获奖的喜报。有名教师回忆说,一次在学生组队参加一项省级科创比赛前,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们花费数十天搭建的“中国天眼”模型因为尺寸太大而无法挪出教室。时间紧迫,仲广群当机立断:砸掉窗户,无论如何先让学生们去参赛,因为“学生的事是最重要的事情”。
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场家长会上,仲广群自豪地跟新生家长们说,瑞北小学是“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其内涵就是学校已经是“百花齐放”,人人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办学的优势不是某一项体育技能、某一种非遗传承、哪几次活动策划,而是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质”。
现在,瑞北小学拥有75个兴趣社团,每学期开始学生们都可以通过“抢课”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2018年10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秦淮区共建3所南航附属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当时选择的小学就是瑞北小学。南航党委副书记刘宇雷说,瑞北小学的办学质量在南航校内评价极高,已成为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法宝”,“青年教师都希望孩子能进瑞北小学,我们从海外引进的一位杰出人才,最终选择来南航,重点考虑的一项因素就是想让孩子入读瑞北小学”。
作为这所好学校的“掌门人”,在南航和周边社区众多家长的心里,仲广群早已成为瑞北小学的精神坐标,他永远是那个笑眯眯站在门口迎接学生上学的校长。只要不出差,他总是每天早上6时起床,洗个冷水澡,7时准时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一天也不落下。“身为一名校长,我要看着孩子们开始一天的学习,跟每个孩子挥手致意打招呼。”这件朴素的小事,仲广群坚持了14年。
仲广群离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家长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留言,表达缅怀之情。“很多年前送娃上学时,总有一位老教师在门口收娃。遇到下雨天,他会打一把大黑伞,帮开车门,把娃从车上捞下来,轻车熟路,令人印象深刻。当时我就跟娃说,你们学校老师真不错。后来才知道,这位竟然是校长,姓仲。”一位家长这样写道。
“想起您时除了怀念又多了悲伤,感谢您带给每个瑞北孩子的温暖,这份温暖给了我太多太多勇气。”一名已经毕业4年多的学生说。
捐不成的遗体和捐成的100个课程视频
2023年11月3日,仲广群病逝前一天,江苏省教育厅“双减”工作办公室专门向他发去了感谢信,感谢他将精心研制的“‘爱上数学别怪我’系列课程”100个视频学习资源无偿捐献出来,并通过全省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等载体提供给广大教师。
使用者可能不知道,这100个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视频课程资源,凝聚着仲广群的大量心血,每一个数学小故事他都精心设计、亲自讲解。“他自己买来耳机、麦克风,自己调整机位拍摄,录制完还要自己配音。上网查各种资料,然后琢磨怎么做到巧妙构思,让孩子们听了能喜欢上数学。”仲广群的爱人回忆说。
在家人眼里,仲广群平时话不多,但只要提到教育的话题就“像变了一个人”,马上容光焕发、滔滔不绝。在做这些小视频时,他已重病在身,是“餐桌困难户”,腰酸腿疼,但录视频时总是充满激情地投入其中。治病要花不少钱,曾有机构出价数十万元购买这些课的版权,仲广群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临去世前,仲广群想要把这些视频出版,但又觉得有一些地方存在缺憾,还要继续修改。
“他只想让他的教研成果惠及更多师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仲广群的爱人说,“他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别人,一定要让自己活得有价值,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自己想做的事、能做的事、该做的事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2023年春节,仲广群带着家人回了一趟老家,当时他已知道自己可能时日无多。那时,他悄悄对哥哥坦言,自己可能活不过年底,想最后再做一件好事——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作医学研究。家人们一时接受不了,纷纷反对。直到病逝前,已经全身疼痛难忍,要靠止痛贴才能稍有缓解的仲广群还反复要求捐献遗体。“他太善良了,我们看他这么坚持,最后还是同意了。”仲广群的哥哥告诉记者,最终,因为逝者多器官衰竭,只能依据身体实际状况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协议。
“诗意地工作,诗意地生活。”曾经,仲广群在博客上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他把一生献给了教育,桃李满天下。他的爱人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得知仲广群生病,会有这么多的人来看他,“短短一个月,先后有300多人,就连已经70多岁的老同事都披星戴月而来”。
2023年11月4日10时31分,仲广群离开了。3名他教过的第一届学生迟来了9分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跪在病房门口号啕大哭。
好老师是什么模样?人心早已有答案。
仲广群将满腔的爱和温柔留给了这个世界,将所有的激情和才华留给了教育。
“他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总是想着别人。”秦淮区教育局局长庄芸说,仲广群跟自己交流时,发的每一条信息都那么谦虚,总是在说“抱歉,添麻烦了”,总是“自己默默担下了一切,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生命无常,初心如磐。仲校长永远代表着我们秦淮区教育人最真的教育情怀。”庄芸说,他把病痛深埋心底,把身影留在校园里、讲台上、书桌旁,用微笑感染每名学生和家长,用生命照亮这片教育的热土,“我们所有人都很想念他”。
——————————————————————————————————————————————————————
同事说:“他平时跟人谈的都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
家长说:“您每天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身影还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们一直都为有您这样的校长而幸福自豪。”
学生说: “想起您时除了怀念又多了悲伤,感谢您带给每个瑞北孩子的温暖,这份温暖给了我太多太多勇气。”
家人说:“他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别人,一定要让自己活得有价值,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自己想做的事、能做的事、该做的事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中国教育报》2024年01月22日第1版 本报记者 董胜 缪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