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非遗技艺在校园焕发青春

2024-04-12 10:45: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山西大学打造集非遗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校园文化——

非遗技艺在校园焕发青春

  剪纸、布艺、刺绣、草编、结绳、堆绫……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展厅里,300余件由全省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大家驻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前,或观赏实物,或聆听讲解,或交流观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山西大学致力于打造集非遗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校园文化,让非遗传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绽放出亮丽光彩,让青年学子在浓厚的氛围中坚定文化自信。

  感受文化:校园处处有非遗

  “剪纸形式原来如此多样!非遗进校园,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览中的剪纸艺术让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白雨梵眼前一亮。

  在很多学生的印象里,剪纸就是过年时窗户上的贴画,然而在校园展览中,他们看到,有的作品将剪纸融入布艺,有的传承人利用皮革与刺绣融合,创作出时尚单品。“看到这些创新元素,我感到传统文化穿过时间长河与我们对望。”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胡文慧说。

  近年来,山西大学举办了数十场面向全校师生的文化艺术展览。在一场场展览中,师生用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情感共鸣,也使非遗更好地在校园普及和传承。

  不仅仅观看,上手实践的非遗技艺体验活动也有很多。在“承古拓今——走近传拓技术”活动中,学生们在太原市非遗传承人龙真的指导下体验传统拓印技术,用指尖触碰历史的温度;在“掐丝塑山河,盛世绘华章”活动中,学生们精雕细琢,创作自己的掐丝珐琅画,用心灵感受文化的力量。

  传承技艺:非遗课堂成“爆款”

  “真是神仙课程!”在山西大学晋剧鉴赏通识课上,教师不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而且还表演了翎子功、水袖功等绝活。

  晋剧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大学作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聘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艺术传承人王爱爱等多位晋剧艺术家为基地的客座教授,引入名家为学生授课,带动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中华艺术瑰宝。

  “我们可以近距离触摸精美的戏袍和道具,甚至可以亲身感受不同行当的绝活儿,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修读该课程的学生董宇欣说。

  山西大学依托传承基地,还开设了古代壁画、山西民间舞、形意拳等课程。专业课之外,山西大学还设有涵盖文史哲经典和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内容的通识课百余门。

  如今,在山西大学校园里,“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是最火热的赛事之一,运动会上的龙狮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身穿大褂、手摇折扇的相声社团吸引着校内外观众……从课堂到课外,从研学到传承,青年学子在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络、领略先人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任。

  发扬传统:非遗走向新时尚

  从鉴赏到技艺学习、作品创新,非遗的校园传承逐步迈向创新实践的新阶段。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孝义皮影戏,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郭昊心中最暖的记忆。他与几位同学创办了“皮影创客”,并找到孝义皮影第八代传承人侯建川,一起探索皮影的创新性发展。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设计皮影系列文创周边产品,开设公众号、微博等宣传矩阵,改编传统皮影剧本,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了孝义皮影。

  他们以青年人的视角、青年人的方式,探寻传统非遗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古老艺术技艺重焕青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在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说。在浓厚的氛围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犹如一颗种子在山西大学青年学子心底慢慢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成为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程旭 通讯员 张颖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2日第3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