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黄梅文化沉浸式入校

2024-04-15 10:39: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谢凤敏是安徽省怀宁县振宁幼儿园教师,曾在石牌镇居住十余年的她对黄梅戏很“痴情”。自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来,谢凤敏便申请在园内开设了黄梅戏启蒙社团,让她没想到的是来报名参加社团的幼儿络绎不绝。每天延时服务时间,她就带着这群萌娃学唱黄梅戏,并对发现的“戏苗子”重点培养。

  安徽怀宁素有“京黄故里”的美誉,怀宁百姓人人都能唱黄梅戏。而在这方黄梅热土上,黄梅戏教材入课、师资培训基础夯实、黄梅戏课程精彩纷呈、社团活动丰富多彩。黄梅文化沉浸式入校,已成为怀宁各校落实美育的切实抓手。

  音律在垂髫期启蒙

  幼儿是音律的重要启蒙期,怀宁不少幼儿园便巧抓“黄金关键期”培养幼儿的音律感,在保教中强化音乐教学,把黄梅戏融入音乐课堂,同时大力推广黄梅戏课间操,开设精品社团,让每个孩子都能唱几句戏曲,打几个动作。

  “黄梅戏是怀宁的文化遗产,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传承,弘扬戏曲精神,以文化熏陶,让孩子在黄梅戏中辨别真善美。传承的起点在幼儿阶段,开设黄梅戏启蒙社团就是让宝宝们初识音律就感兴趣,再听黄梅而欢喜。”谢凤敏说。

  而谢凤敏能够在幼儿园大展身手,也得益于近年来怀宁县在教师黄梅戏专业培训方面释放的政策红利。据悉,从2012年起,怀宁县便启动了“黄梅戏进校园”专项活动,邀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在音乐教师培训中增加黄梅戏等戏曲专业知识,开展校园戏曲学唱、赏析及名家进校园活动,普及地方戏曲常识。

  兴趣在社团中浸润

  近年来,怀宁县各学校结合校情打造一批黄梅戏精品社团,在传承传统戏曲外,还结合新时代创新曲目,让传统黄梅剧目更显思政内涵。

  怀宁县石牌镇是京剧和黄梅戏的发祥地。石牌镇中心学校位于石牌镇中心地段,学校秉承“浸黄梅戏香,润雅致人生”的办学理念,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强化师资力量配备,以黄梅戏为育人媒介,融于“五育”教学,黄梅戏韵飘香校园。

  而石牌镇中心学校结合时代内涵创新编写的黄梅剧目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更成了校内人人传唱的“网红”剧目。如原创黄梅歌舞校园三部曲《爷爷奶奶逛校园》《爷爷奶奶进校园》《爷爷奶奶抖校园》等创新剧目便先后斩获省部级及市级奖项。学校先后创建了安庆市“戏曲进校园”特色学校、安庆市黄梅戏韵特色学校品牌。

  “我爷爷是戏迷,也是黄梅戏票友,我小时候经常听他唱黄梅戏。在学校,我参加了黄梅戏社团,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黄梅戏动作和音律,现在我能唱《天仙配》《女驸马》这样的经典唱段,经常和爷爷在家里唱和,其乐融融。”学校五年级学生陈安阳一直将黄梅戏作为学习之余的放松利器。

  传承在课堂上溯漫

  2011年,怀宁县便组织编写传承黄梅戏地方教材,形成怀宁县地方教育读本《黄梅戏艺术》。怀宁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余万元保障“黄梅戏进校园”该项民生工程实施,县黄梅戏剧团更是每年进校登台,把原汁原味的黄梅剧目送到校园,历经十余年,黄梅戏在怀宁各中小学校的课堂中早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时小柳、都飞飞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在怀宁县剧团担任主要演员,活跃在黄梅戏舞台26年。而现在,他们则化身教师,将毕生艺术锻造传承于课堂之中。

  近年来,时小柳、都飞飞相继在安庆市宜城科技学校成立了黄梅戏名师工作室,编排众多新剧目。李佳芮是学校三年级黄梅戏专业学生,她的梦想就是考上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专业,都飞飞和时小柳就是她逐梦道路上的引路人。

  “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吊嗓子、踢腿、念白,晚上还要练软毯子功。都老师常常教导我们黄梅戏是一门艺术,学艺先学德,要端端正正做人,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能吃得台下苦。这条路虽然辛苦,但道路光明,作为黄梅戏传承者,自觉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李佳芮说。(本报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李未停)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5日第3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