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读中国
主办:中国教育报 协办:人民教育出版社
长江巨龙一曲向东。
在汇入东海之前,龙首探入晨光,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一抹灵动——黄浦江。作为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如一条蜿蜒缎带,将上海分为浦西、浦东。
满眼阡陌农田的浦东已在34年前开发开放的一声号角中成为历史。如今的浦东,高楼林立,繁荣璀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直指天穹,气势如虹;陆家嘴金融城的大屏数字有力跳动,激活金融强劲脉搏;张江实验室里崛起科学技术新能量,剑指全球创新前沿;临港新片区汽笛鸣响扬帆搏浪,用“中国制造”拥抱世界……浦东正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奏响蓬勃发展的激昂乐章。
近日,记者循着历史课本“对外开放”的篇章,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感受“勇立潮头、敢闯敢为”的浦东精神。
一张老照片看沧桑巨变
6月的浦东,黄梅时节家家雨,校园处处读书声。
伴着教室窗外的雨声,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腹地的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打开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九课“对外开放”,在课本里触摸自己出生、成长的这片土地。
“同学们,你们知道浦东开发开放之前是什么样子吗?”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历史教师黄璐当天跨校教学,来到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给学生们上课。
“听我爷爷说,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大部分地区还是阡陌纵横的田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那时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一名学生举手说道。他的回答恰与课本上描写的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不谋而合。
接着,黄璐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张老照片——一座建于1954年、位于东昌路的消防瞭望塔,楼高24米。
这张老照片,同样也被展示在浦东开发陈列馆里。
原来,这栋如今看起来不起眼的建筑,在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之前,一直是浦东的第一高楼。随着199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浦东第一高楼的纪录被不断刷新——1998年8月竣工的金茂大楼,楼高420.5米;2008年8月竣工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高492米;2016年3月竣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楼高632米,现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
在浦东开发陈列馆里,这3栋摩天大楼与当年的东昌路消防瞭望塔以3D打印模型的方式摆在一个沙盘里,从24米到632米,形成了参观学生口中的“最萌身高差”。
“浦东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希望他们能从历史的角度,真正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背景去思考为什么浦东当时要承担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又是如何把这个艰巨任务出色完成好的。”黄璐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入场馆,引导他们感受浦东发展的强劲脉搏。
地处浦东大道141号的浦东开发陈列馆,是一栋普通的两层小白楼。34年前,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在这里挂牌成立。这栋小白楼见证了太多鲜活的故事,奏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序曲。
“当时的工作条件很艰苦,你们看到的这张普通的办公桌,当年并不是一人独用。最紧张时,甚至出现过9个人共用两张办公桌的情况。”浦东开发陈列馆讲解员张琪在一处办公室复原场景前向学生们介绍道,“你们也可以坐坐看。”
语音刚落,学生们就在桌前坐了下来。“确实很挤啊!”“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忍不住感慨道。
同样,当年用于接待国内外来宾的木质柜台,也仅有三四平方米的面积,每天却要接待二三十批、近百人次。面积虽小,但办事效率高,这张接待台成为当时企业了解浦东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
从这栋小楼出发,浦东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为浦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宣示将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让浦东的GDP从1990年的60多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67万亿元,以全国八千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八十分之一的GDP,人均GDP达到28.9万元。
一架大飞机看创新发展
ARJ21飞机、C919大型客机、C929远程宽体客机……位于浦东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里,学生们对近在眼前的大飞机好奇心十足,他们围在C929飞机机体结构技术负责人李维娜的身边,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商飞时殷殷嘱托,“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10年间,这句话激励了无数商飞人。
回想起C919第一次试飞成功的场景,李维娜至今仍有些激动。“当天,看到我们自主研发的大飞机飞向蓝天,很多人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不是辛苦,也不光是愉悦,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我们中国人终于有自己的大飞机了!”
去年,C919大飞机已实现商业运营。今年5月27日,编号为B-919G的国产大型客机正式交付东航,这是东航接收的第六架C919飞机,也是东航增订100架C919飞机订单的首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蓝天梦”是浦东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芯”“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赋予了浦东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创新发展永远不能停下脚步,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需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今年6月,李维娜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浦东新区明珠小学的科学副校长,新学期开始,她将为学校的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我希望学生们能了解国产大飞机行业正在做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蓝天梦’。”李维娜说,“教学并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我也期待通过科学课引导他们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植于创新沃土,浦东的科学教育展现新气象。一个个本土科创金字招牌,在浦东新区教育局的统筹整合下,合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希望能在浦东青少年的心中播下投身科学事业的种子。”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毛力熊表示。
一张浦东图看精进革新
“张老师,您快看,这是我们学校!”
浦东开发陈列馆里,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张雨童,被学生们拉到一张20世纪90年代的浦东便民地图前。虽然学校经历过三校合并,更过名,但学生们还是通过道路与方位在地图上辨认出了30多年前的学校。
这张便民地图从何而来?
“它是由当时的退役老兵沈入群用双脚‘丈量’而成。”面对学生的好奇,张雨童介绍。原来,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没有属于自己的地图,浦东居民面临“出行难”问题。老兵沈入群就按照部队“齐步走,每步75厘米”的规定,和战友们分头走遍了28平方公里的一条条马路,于1993年制成了第一张便民地图——《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
3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有一张浦东地图,它实时接入10多万路视频信息,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智能大屏上发挥着“城市大脑”的作用,全方位感知着浦东运行的“脉搏”和“心跳”。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被印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醒目区域,时刻提醒浦东城运人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下功夫。
“区城运中心呼叫陆家嘴街道城运分中心,收到请回答。”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李沐旻手拿对讲机,在综合管理中心大厅向学校所在的陆家嘴街道了解值班运行情况。在与街道值班人员的视频对话中,14岁的她实实在在有了置身于现代城市智能化治理之中的参与感。
如果说综合管理中心的运行图体现的是浦东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治理的新探索,那么,在亚洲第一高楼22层的这张图,展现的则是另一番风景。在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的智能大屏上,展开了一张金融城“楼事会”的图。
什么是楼事会?
它好比“垂直社区”里的居委会,为楼宇企业切实解决难题,做到诉求“一口式”受理、问题“一条龙”对接。“上海党建的重点是楼宇。”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到“建组织”“送服务”“强功能”“善治理”,如今已是全国“楼宇党建”的样本。
“城市,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张雨童带着学生们走进浦东展览馆时,在一张浦东“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展示图前,停下了脚步。
如何用15分钟的时空尺度去提升生活的品质?就是在居民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齐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比如,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实现“病有良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有乐享”;加强体育资源配置,实现“体有康健”。
再比如,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学有优教”。
34年来,浦东的教育“体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从164所增加到如今的653所,学生总量从16.7万增加到55万,教职工人数从1.2万增加到5.6万……
在毛力熊看来,浦东教育抓好了,对全市的教育工作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为了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好学校,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浦东全面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开展强校工程、构建教研师训“立交桥”……浦东拿出深化改革的切实行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勇立潮头、敢闯敢为,向来是浦东的荣光与筋骨。
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浦东一次又一次大胆试、自主改,激活了一江春水,也为全国各地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而立之年的浦东已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黄浦江水永不休,仍翻百千浪。
新时代,在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浦东这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路上的璀璨明珠,正续展改革宏图,再谱东方华章。
(本报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杨亚辉 任朝霞 赵岩 胡茜茹 李柯 徐嘉栋 执笔:本报记者 胡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