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24-10-15 10:58: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校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要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的覆盖面,要提高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近年来,随着“奖、助、贷、免、勤、补、减”等多元政策的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健全,服务更加暖心便捷,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资助中获得自强不息的前进动力。

  教育,一端系着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智力支持,一端连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每一个家庭的希冀。为保障学生资助政策更好落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不仅如此,教育部为给大学新生提供更全面细致的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自2005年始,每年都会在暑期和开学初开通热线电话,与广大学生点对点沟通,如今已是第20个年头。20年初心不改,只为给莘莘学子顺利入学保驾护航。在今年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资助覆盖全学段,累计达到14亿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学生资助事关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把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不仅要扎实推进常规性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做好发展性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扎实做好常规性工作,优化资助服务形式,温暖拳拳学子心。每年准大一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都会收到一份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一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上面清楚地介绍了资助形式和申请方式。通过随录取通知邮寄的方式,保证资助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学生,打通学生资助的“绿色通道”。为了让资助更便捷高效,近年来,不少地方抓住学生高中毕业前的时间节点,将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前移,指导符合条件的学生在高中完成预申请,大幅提高了贷款受理的效率。不仅如此,资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础保障层面,有的高校更在开学时贴心地准备了“爱心大礼包”,教材卡、购物卡、自行车卡、观演卡、游泳卡等等,使用范围基本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并重,提高资助育人精准度,让每一分资助经费都用在刀刃上。结合线上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和线下上门家访的形式,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精准认定家庭经济情况。入学前,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入学时,如果没有筹齐学费,高校“绿色通道”可以缓缴学费、住宿费,先报到入学,入学后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资助;入学后,可向学校提出国家助学金等资助申请,学校评估其家庭经济情况,根据困难程度确定资助项目和标准。学生无论在哪个环节遇到上学的经济阻碍,都可以寻求帮助。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国家维护教育公平的价值导向,凸显了制度善意。学生资助不仅要打通政策精准执行“最后一公里”,更要健全各项制度,让资助的每个环节无漏洞,避免虚假冒领的情况。

  持续做好发展性工作,健全资助育人机制,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品质。资助育人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更应强调“精神致富”,培养学生心怀感恩、自立自强。近年来,各大高校相继开展资助类社会实践,通过重温红色历史、参与课程支教、聚力遗产保护、促进文旅融合等,帮助受助学生拓宽视野、体察民情、服务社会。在资助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成为高校的共识,有的学校开展了发展型资助育人文化研学项目,以研学形式,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文化、触摸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能力。有的打造特色育人品牌,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绩突出、综合表现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相信在越来越完善的资助体系下,受资助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不落后于人,在精神上也能获得更充足的滋养。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确保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资助、学生自强,让这种双向奔赴描绘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张湘怡,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15日 第02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