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以光影助力铸魂强师

2024-10-18 09:07: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乡村小校园为缩影,映射人生大社会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在教育部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指导下,反映教育(教师)题材的电视剧佳作迭出,涌现了《大考》《追光的日子》《春风化雨》等一批反映中国教育发展热点、回应社会关切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维度,将教育故事、教师人生融入社会发展潮流中、融入国家建设的战略宏图中,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可信、可亲、可敬、可爱的光辉形象。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讲述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员,坚定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贫困女孩走出大山,进而改变命运的感人故事。作品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将乡村教师和乡村女孩的命运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语境之下,透过一方乡村校园,刻画以身作则、无私忘我的教师形象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情怀,折射出推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坚韧与希望。张桂梅一次次翻越高山招生的艰难跋涉,传递着这位“四有”好老师的“燃灯精神”,展现了她对贫瘠落后山区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作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全方位展现人民教师温暖明亮的教育情怀。孩子们在暴雨中赤脚来到女高,跨越泥泞的人生道路,用毅力与拼搏创造自己的未来,咬牙坚持、互帮互助的女孩们唱响了一首青春的赞歌,华坪女高学生们与命运抗争的倔强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一次次令人泪目。

  以现实真故事为蓝本,塑造求新又求变的人民教师形象

  为了让人物故事更贴近真实,剧组深入云南当地实地走访、采风,重走张桂梅老师家访路、在女高校园体验生活,为创作积累大量一手素材;拍摄中,剧组前往真实事迹的发生地华坪县进行取景,一比一重建华坪女高的主教学楼,力求真实还原人物故事,将当地最质朴的生活原貌铺陈开来,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山花烂漫时》采用平视的创作视角,探寻人物身上蕴含的先进性与时代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中建立起观众和张桂梅老师的熟悉感、亲近感。正如编剧袁子弹所言:“比起张老师的牺牲和不容易,我更想去写她的强大、勇敢,她的革命乐观主义,因为苦难并不珍贵,珍贵的是苦难里的拼搏与坚守。”作品将乐观、坚毅、勇敢、幽默的性格特征构成人物塑造的基底,张桂梅老师不只是荣誉殿堂上值得仰望的楷模,她极富个性,有血有肉,爱憎分明,情感丰富。只想招收女老师的张桂梅一看小伙的简历,迅速“倒戈”;参加会议,身上却穿得破破烂烂;软话硬说,“拿捏”教育局局长……这一系列精彩剧情有力地塑造了人民教师有棱有角、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为观众带来笑泪与共的观看体验,也让观众在更加深入的教育场景和更加动人的教师情怀里,走进“张桂梅”的精神世界,致敬乐育善教、躬耕教坛的人民教师集体。

  以乡村新图景为基石,共创教育新面貌的社会合力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1892万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家精神在一线基层弘扬践行的排头兵。如何进一步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山花烂漫时》真实地呈现了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呼唤全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共同关注。

  作品真实再现了教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剧中既有张桂梅老师所代表的广大乡村教师、人民教师的集体形象,也有关注、支持、投身乡村教育的各界人士。副县长马永强和教育局局长周善群见到辍学女孩时,不由得红了眼眶;省领导看到女高的困境,当即决定拨款860万元,展示了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的认知升级与坚定支持。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代人,剧中的陈四海老师、魏庭云老师、姚小山老师,他们或来自城市,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梦想,甘愿扎根乡村;或学成归来,誓要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他们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师生之间充满磨合、信任和守护的动人关系,也是教师代际的传承与坚守,绘就了一幅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乡村基层教育壮丽图景。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期待更多的影视创作聚焦教育领域,关注教师题材,以光影之力铸魂强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让亿万观众看到更加立体、生动的教育图景,让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深入人心。

  (作者:杨乘虎,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