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儿子在火灾中丧生,母亲和妹妹被严重烧伤,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场意外火灾让深圳的肖丹一家人痛不欲生。他和母亲居住在福田下沙社区的一间铁皮房内,7月11日13时左右,铁皮房突然起火,事故造成两死两伤,异常惨烈。他的母亲和妹妹侥幸逃生,儿子被困火场,房东返回铁皮房救小男孩时也不幸身亡。无情的事故再一次提醒我们,暑期,该为留守儿童筑一道更加牢固的安全网。
这一死一伤的两个孩子,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就是留守儿童。当下中国,留守儿童成为日益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被留置在农村,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远隔千里;或即使与父母一起来到城市,却因为父母的过于忙碌,而无法获得与同龄人一样的来自家庭的呵护,容易产生医疗、教育、安全等多重问题,内心依然充满“漂泊”感。
缺乏足够的父母关爱以及社会照顾,是留守儿童共同的表征,如果不及时加以重视、这个庞大的群体将可能成为孤独无助的心理失衡者。
关爱留守儿童是政府的责任所在,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重复同样的错误。留守儿童是民族的下一代,假如黑色记忆成为数百甚至上千万孩子的梦魇,那么10年后我们很可能迎接情感残缺、甚至对社会充满仇视的一代,这当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作为外来务工者集中的深圳,也必然面临着这一拷问。一方面,忙着打工的父母需要尽可能地抽出更多时间回家陪孩子;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深圳可以试点以社区为基础单位,建立由居委会、留守儿童家长、老师、志愿者为主的留守儿童看护平台。留守儿童家长可以将自身的需求反馈给居委会等基础组织,由其协调学校和志愿者等各方提供帮助。
在更高层级,教育主管部门、民政部门、共青团以及各类义工社工组织之间,可以形成协调合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摸底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报告方案,作为未来深圳完善决策的依据。
而在全国范畴内,由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长期以来聚集数量众多的外来务工群体,其劳动生产、日常消费、纳税等也均集中在这些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在年初制定财政预算时,是否可以预留专款专用于留守儿童?比如,暑期到了,深圳能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设置一些价格更便宜的公益性游泳池,让留守儿童可以在此畅游。如此一来,也能大大减少留守儿童在危险水域溺亡惨剧的发生概率。
留守儿童曾经一度被视为社会关注的支流,但现在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矛盾主流。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映衬出政府的公共管理完善程度。关注这些问题,采取更有力的举措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社会对政府的共同期许。千百万留守儿童在人生的路上,需要一盏明灯的指引。这一盏明灯,或许就能点亮他健康成长的希望。为了孩子,家长、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举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