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明山村村民胡保才在新家前乐得合不拢嘴。该村位于伏牛深山区,是省级贫困村。通过当地实施搬迁扶贫,他们建起了新家园。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刘红涛
目前,扶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省出台的《河南省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搬迁对象
易地搬迁脱贫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对象一旦确认录入扶贫部门数据库后,将作为下一步规划、实施、审计、稽查、考核的依据。
考虑到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同质性,对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在同一迁出地的其他农户,确需同时迁出的,鼓励实施同步搬迁,尽量实现自然村整体迁出。
安置方式
易地搬迁脱贫要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解决。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自行确定安置方式,无论采取何种安置方式,易地搬迁贫困农户的原有住房必须收回,由当地政府组织对其宅基地实施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规模养殖、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归集体所有。
集中安置
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和整村搬迁集中安置两种模式。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重点解决深山区自然村或单家独户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搬迁对象;整村搬迁集中安置重点解决居住在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需整村外迁的搬迁对象。
分散安置
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模式。插花安置主要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等方式安置搬迁对象;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主要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
建设标准
易地搬迁脱贫安置区建设主要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住房和必要的附属设施,以及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设标准
1.住房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不得变相扩大建设面积,不得脱离实际提高建设标准。对于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可以先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空间,待搬迁对象脱贫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采取集中安置的100户以下的小型安置区,配套基本生产生活所需的水、电、路、视、讯等设施;100~500户的中型安置区,增加更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区相关服务功能;500户以上的大型安置区,除配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外,还要配套教育、卫生、文化、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
3.产业配套标准。有土地、旅游等资源条件的地区,要配套发展产业扶持项目,引导和扶持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产业扶持项目所需资金由所在市县通过整合现有项目资金等渠道解决。
同步搬迁人口建设标准
对于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住房建设面积可以不一致,由各市县根据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地方财力和农户自筹能力自行确定面积控制标准,要坚决防止盲目扩大住房面积。
专家点评
搬迁脱贫是针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易地搬迁扶贫措施,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脱贫目标。较其他区域,我省适宜于对“三山一滩”区域的贫困人口采取搬迁脱贫方式。这种方式综合了产业扶贫保生产、保障扶贫保生活、生态建设保环境的“三生一体”的扶贫措施,保证搬迁人口就业有岗位、生活有保障、环境有改善。6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关付新
保障措施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长期政策性贷款,中央财政贴息90%,省级财政贴息10%;专项建设基金需我省承担的利息由省级财政贴息。加大中央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扶持搬迁群众后续发展。
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易地搬迁脱贫的信贷政策支持,指导信贷资金及时衔接落实并加强督促检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
强化用地保障
将“十三五”时期易地搬迁脱贫所需用地全部纳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搬迁脱贫工程用地需要,优先安排增减挂钩项目。允许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搬迁县,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交易使用,所得收益用于扶贫开发。
扶持后续发展
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展规模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乡村旅游业。积极承接绿色、环保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吸纳搬迁贫困群众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强化监督考核
采取主管部门考核、加强贷款管理、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对易地搬迁脱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重点区域考核全覆盖。5
脱贫故事
搬迁“搬”出新生活
辉县市地处太行山南麓,山地丘陵面积过半,拍石头乡黑沟水村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深山区村庄。该村离辉县市城区三四十公里,全村有406户人家。山是石头山,土层薄,田地瘦,人均不到一亩地;缺乏外来水源,全靠老天下雨,一年往往只能收一季庄稼,小麦亩产仅有两三百斤。
该市近年来实施了“山区贫困群众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将贫困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共投入各类资金2.2亿元,新建扶贫安置小区9个,安置深山区贫困户2099户9676人。
从深山区农民一举变为社区居民,距离医院、商场都不足1公里。社区周边企业多,有机械、水泥、橡胶、翻砂等行业,就近就业十分方便。贫困户搬迁后,人均现金月收入较搬迁前增加了2倍多。6
树莓支撑滩区新发展
封丘县李庄镇南曹村地处黄河滩区,泥巴路、土砖房,一到雨季,家难进,路难行。
封丘县立足公开、公平,化解移民搬迁难题。李庄镇成为首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新社区,可容纳3.5万至5万人。
目前,已有公司与李庄镇签订流转意向,还有的农民组建起种植合作社。贯台村农民李先中借着滩区迁建的东风,一口气流转200多亩黄河滩地,成立树莓专业种植合作社,吸收成员30多户。
树莓正在成为该县有效破解农村贫困户脱贫难题的支柱产业。全县树莓种植面积5万亩,发展树莓专业合作社20多家,带动近2000户滩区农户种植树莓1万多亩,户均年增收1.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