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脱贫之路
四年前,贵州农家姑娘罗琳花接到盛华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家庭的贫困使她犹豫要不要上这个学。但是这所学校针对贫困家庭的一系列政策最终打消了她的顾虑,她可以享受学费全免和助学金,而且每月还可以领到300元钱的生活补助。
罗琳花并不知道,盛华职院在校2800名学生中,接近90%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他们都能够获得学校有针对性的资金扶持。现在,罗琳花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董事长秘书。她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摆脱家庭积久的贫困。
在盛华职院的捐办者,htc董事长、台湾企业家王雪红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扶贫,这是她在惠水县办学的宗旨和目的。教育改变人生,底层家庭因此看到了向上流动的希望。
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雷山,则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态走出了“旅游扶贫”的路子。该县西江千户苗寨曾经也是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95%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外的年轻人先后回到了老家,开起了酒店、餐馆,或者经营民族特色工艺品。苗族小伙子阿才就是其中之一,他把自己家改造后开起了“农家乐”,既做苗族精品菜又可住宿,由于饭菜可口信誉又好,几年下来,每到节假日和黄金周他家都顾客盈门,一年的营业额有200万元。
寨子里80%老人们则加入了民族歌舞表演队,每年每人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据介绍,西江千户苗寨村民人均收入已经由2008年前的2000元增加到了10000元。
农民养一圈猪就可以脱贫!这话是玉屏侗族自治县畜牧局副局长周言新说的。两年前,玉屏县引进了现代大型畜牧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在这一模式中,猪苗、饲料和喂法都是温氏的,农民只管养猪不问出售,喂养150天猪出栏后由温氏公司收购。“一户一年养两圈猪,一头猪的纯利润最少200元,最低农户有10万元纯收入,一年就可以脱贫了”。玉屏县前光村党支书万玉文算了一笔账。在这个村,已经又有6户村民跟村委会签订了养猪协议,“这样一批批下来就脱贫了。”万玉文说。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对养猪户进行补贴,比如圈舍每平方米补贴50元,养猪养的多的农户还要进行2至5万元的奖励。
目前,温氏养殖已经在玉屏全县发展养猪农户446户,饲养规模139890头,预计到明年可实现年出栏生猪32万头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近6亿元。
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公司+农户,农产品电商,大数据为贫困户建档立卡,互联网+产业,贵州近年来的扶贫脱贫因地置宜,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不忘守住青山绿水,守住生态和发展这条底线,走在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路途上。
在不同场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都曾指出,贵州要充分利用山地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坚决打赢扶贫开发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大数据解决“扶持谁”
在去年11月底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他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这次会议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主要负责人跟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贵州还作了大会发言。
“没有贵州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事实上,贵州“精准扶贫”工作此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从贫困户识别、项目资源配置到脱贫成效考核等实施精准化管理,从2011年至2015年,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149万人下降到493万人,共减少656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预计下降到14.3%,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两年前,贵州要建设“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时,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多不以为然,但是到去年,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承认,在中国谈大数据,“贵州是绕不过去的”。在云上贵州的诸朵“云”中,“扶贫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从数据入手,贵州顺利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据介绍,扶贫云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的衡量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
依靠大数据,贵州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派出驻村扶持工作组,到2015年初全省共识别出934个贫困乡镇和9000个贫困村的745万贫困人口。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总结出一套“四看”经验,“一看房,二看糖,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通过这个方法,2014年五星村精准识别出134户438名扶贫对象,而在整个迤那镇,还是用这个方法,识别出1610户5533名扶贫对象,没有一户村民认为这个结果不公平。
这个镇的芙蓉社区有户叫袁礼的人家,家里缺劳动力,所住的土坯房裂开了十几条缝,只要一下雨水就会灌进屋去,他一家只好住进了牛棚里。在识别贫困户过程中,他家得到了21600元危房改造补助,接着,政府又支持袁礼家烤烟10亩,还手把手教技术。四个月后,他家就有了2万元纯收入。去年底,袁礼家的新房盖起来了。
浪潮集团贵州分公司云服务产品经理江跃介绍说,扶贫云是采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比对内、外部数据,对贫困人员实施全面真实地识别与评估,为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平台还给贵州这个西部省份带来了浓郁的电商氛围。在贵州偏远的民族村寨里,随处可以感受到“互联网+”的时代脉博。在“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不仅打通了土家同胞的购物通道,也为当地特产出山搭建起了平台。而这样的站点,在江口县共有58个。
在绿水青山中发展
绿水青山都是金山银山,贵州要实现“弯道超车“,还要守住生态这条底线,从而走一条不同于东部但又区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之路。
今年7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举行第四届夏季年会,今年的主题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事实上,这几年贵州一直在执着地讲述绿色发展的故事。
今年5月19日,陈敏尔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向来自全球107个国家的600多名代表推荐贵州旅游,在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主题的演讲中,他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贵州也有两个宝贝: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这些都是贵州发展旅游业无可替代的资源和优势。
贵州绿色发展的故事确实讲进了村村寨寨,众多贫困人口受益于乡村旅游增加了收入逐渐摆脱贫穷。
寨沙侗寨坐落于梵净山下,共有84户304人。寨子内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富有民族特色的《侗族大歌》。过去由于没有找准发展定位,寨沙一直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在江口县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中,这个寨子引入“政府+公司+协会+农户”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和农户参与,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寨沙村民杨元菊一家四口,过去年收入不到4000元,办起农家乐后,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在旅游旺季“一天的收顶过去一年”。
现在,寨沙侗寨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致富范本。2015年,寨沙接待游客总数达8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率先在江口县迈进小康。
在雷山,苗族村寨、传统建筑、传统工艺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都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2015年,雷山全县共接待游客5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这一年该县减少贫困人口8300余人,实现整县“减贫摘帽”。
乡村旅游已成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已超过1600个,年乡村旅游收入超过550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30多万人。按照规划,到2017年,贵州省将建成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示范村寨100个以上、重点村寨1000个左右,建设一批示范和重点经营户,实现农民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贵州省旅游局将每年安排5000万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在今后五年,带动100万以上人口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更加紧迫的五年攻坚
袁秀峰一家从距离普定县城20多公里的龙场乡水漕村,搬到了玉兔山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提起老家,袁秀峰直摇头:“漫山遍野是石头,一块耕地,岩山要占掉一半。”
搬进新家后,袁秀峰就参加了县农机局组织的培训,学习农机具的维修、养护,很快在县城开了一家农机具售卖点。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正是销售旺季,专门借了一辆小货车送货,一年赚个五六万不成问题。
袁秀峰是贵州“易地搬迁脱贫”中的一员。去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1+10配套文件出台,在其中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 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石山区域地方的105万贫困人口和37万生态脆弱区的农户实施移民搬迁。
贵州的脱贫攻坚“组合拳”还可以表述为一串数字“33668”: “33”是“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减少300万贫困人口”;“66”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六个小康建设’任务”;“8”是实现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
而在去年10月18日的贵州省扶贫开发大会上,陈敏尔甚至计算了贵州扶贫攻坚剩下的时间,“从今天开始到2020年年底,还有1897天时间,一天都不能耽误,一刻都不能懈怠。”他在会上再次强调要强化扶贫的精准度。
这种紧迫感普遍存在于贵州主政层。今年三月,贵州省长孙志刚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战决胜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每一天都很关键,每一刻都不能耽误。
贵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13万人,与全省农村低保人数持平。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贵州扶贫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精准扶贫“贵州模式”。
实践中的“贵州模式”仍在悄然增加新的内容。七月八日,2016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就要召开,又将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知行合一”写进了今年年会的主题,这四个字出自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他在距今天贵阳七十里的龙场悟道。贵州官方对这一主题的阐释是:不但是论起来,还要干起来。
由此可知,在一向不缺乏产学研三方密切接触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今年将会有更多的项目从纸面落入现实。绿色发展,精准扶贫,在贵州将会更趋深入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