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六塘走特色精准扶贫之路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2016-07-20 02:53:11  来源:华龙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六塘乡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该乡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精准扶贫之路。

对症下药确保实效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贫对象摸清了,才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建档立卡之初,和许多乡镇一样,六塘乡的大多数村仅仅是为了完成指标,贫困户识别精准程度不深,部分困难户未被纳入扶贫对象,而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反而成了扶贫对象。随着扶贫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相关矛盾日益突显,邻里纠纷、甚至上访群众也日益增多。

为了后期的扶贫工作能顺利开展,还群众一个明白,该乡决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摸清底细,对症下药。尽管前两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建档立卡工作,但信息混乱、不细不实依然存在。重新入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包括家庭成员、致贫原因、脱贫方式等,所有涉及贫困户的信息一样不落。通过新的信息,在和农户对接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户规划。二是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进出常态化。首先是在核实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四类人员”以及不符合“八步两公示一公告”程序的群众坚决清除贫困队伍,一个不留,全乡共清除13户49人,并畅通举报渠道;其次是扶贫同低保、医疗救助、生态搬迁、教育资助有效衔接。逐户排队,对号入座,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

今年以来,该乡共新评选出20户贫困户,29户低保户,33户生态搬迁户,32 个教育救助对象,62个医疗救助对象,做到了所有政策无缝衔接。识别精准了,程序合法了,穷的不闹了,富的不吵了。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党和政府的责任是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但也造就了部分“懒人”,助长了他们“等靠要”的思想。有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比谁都积极,有事无事找政府,要钱要粮,张口就来。穷固然可怕,但以穷卖穷更可怕。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龙池村率先在全乡提出扶贫先扶志的思路,通过教育、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用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2016年,全乡靠烤烟脱贫的右45户贫困户177人,其中龙池村占了18户74人。

马世琼是高龙村有名的贫困户,儿子单身,自己已是迟暮之年。去年,丈夫意外死亡时,她四天没进一粒米,精神恍惚。失去主心骨的她不知所措,生活失去了方向,甚至跑到肇事者的家里大吵大闹,整个人像疯了一样。以前丈夫在世的时候,老两口有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儿,除了自己的包产地,甚至开荒种庄稼。如今,面对冷冷清清的家,她整天发呆,地里的杂草比庄稼长得还高。

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甚是焦虑。“你们来做啥子哦,我是个废人,看也没得用。”工作队刚到门口,马世琼老人就一脸的不高兴。“我们不来看您谁来看您呢,我们还要经常来哦。”“您不是废人,是好人呀。”……队员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老人脸上乐开了花。

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马世琼又恢复了以前的爽朗性格。她说,她要重新站起来,像以前老头子在世的时候一样,快乐地劳动,愉快地生活。她说,她要种8亩玉米,还要种蔬菜、中药材,用她老当益壮的身体多干几年活。儿子常骂她干活不要命,她总是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天不黑我哪舍得收工。”

在六塘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既要解决贫困户温饱奔小康,又要解决精神面貌的问题。如何提高幸福指数,让贫困户的生活多姿多彩,这是该乡党委政府思索的一个课题。

回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由帮扶部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资安装广播设备,每天全方位宣传扶贫政策、致富信息、先进经验、励志故事,力求让群众从思想上得到解放,增加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汇村与县医院签署帮扶服务协议,为村民无偿搭建医疗服务平台,建立长效的医疗服务及救助机制,真正做到了医疗救助进村,精准扶贫到户,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因为感恩,三汇村的群众对党的扶贫政策竖起了大拇指,思想也更进了一步。

龙池村在“七·一”期间开展了以“脱贫攻坚”“两学一做”和“党的生日”为主题的庆祝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表彰了优秀共产党员、举办了知识竞赛。该村第一书记隆文明说:“我们要用歌声歌颂党、歌颂祖国,在游戏中陶冶情操,增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

该乡结合实际,分类施策, “输血”更要“造血” 。唯有深入农村,量体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准扶贫的效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识别、制定路径、精准管理、精准帮扶,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调查、走访、协商、评议、公示的基础上,每个贫困村都制定了脱贫攻坚行动规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救助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全乡10个村之间千差万别,户与户之间也各有不同。5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既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都建立了长效机制,从可持续发展上真正“脱贫”。黄腊村以入股的方式,分享中药材增值效益;龙池村以龙塘烤烟专业合作社带动烤烟生产;高龙村、回龙村与企业实行订单收购;三汇村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医疗、教育、产业、就业),全面建立服务贫困户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塘乡森林面积广,植被丰富,有的村以养殖生态猪、土鸡、中蜂为主;三坪、平桥土质好,主要以错季节蔬菜为主;六塘有中药材龙头企业,大多数村就发展适合自己种植的中药材;各个村还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不同种类的经果林、蔬菜等主导产业。他们即将通过电商平台大打生态、绿色、有机、传统工艺和特色这张营销牌,增强品牌效应,扩大营销规模,将六塘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六塘乡一直在探索,力求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通讯员 谭康群】

关键词:公里 扶贫 rdquo &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