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我的扶贫故事】看不得贫困户难受 我掏钱为他买保险

2016-07-20 02:53:37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我叫李明英,是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副镇长,2014年3月,我被组织任命为南门镇三道河村的“第一书记”,从此开始了我的扶贫生涯。

三道河村地处南门镇东南部,海拔在250米至1150米之间。地质结构以丘陵地带为主,山高坡陡、植被较少,蓄水保水能力较弱,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188人,村民较少,经济基础较差,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从“一筹莫展”到“胸中有谱”

三道河村是重庆市级贫困村,上级脱贫目标任务是2017年全面完成整村脱贫销号,面对时间紧张、减贫人数多等问题,加之我又是第一次接触扶贫工作,在担任三道河村“第一书记”后,我真正感觉到了工作上的压力。扶贫工作“满河都是滩”,思绪不清,无从下手,复杂情况让我一筹莫展。但是我想到既然组织安排我任“第一书记”,就是相信我,我不能让群众失望。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从哪些方面推进整村脱贫的同时,又能保证一户贫困户也不落下?

在下到村里的第一天,我立即召集三道河村两委班子和7个社的社长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召开专题座谈会。大家坐到一起,静下心来理顺扶贫思路,商讨脱贫攻坚措施。经过认真仔细的梳理,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狠抓“12345”的脱贫思路:“1”即建好一个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好一个村级组织阵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即实施农村公路主干道整治硬化和农村人畜饮水两大工程;“3”即改建好危房住房、实施好高山移民、整治好农田水利建设;“4”即完善村卫生室、文化室建设、有线电视安装工程和劳动技能培训四大社会事业,“5”即发展特色种植业(板栗、油菜、晚熟李)、养殖业(重点扶持贫困户饲养山羊、肉兔,同时支持肉牛、生猪和土种鸡鸭饲养)、成立三道河村互助合作扶贫协会、劳务输出等产业升级工程。我首先对村级班子进行交心谈心,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同时理顺工作思路,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建好了一支队伍,这让我对三道河村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胸有成竹。

找准“贫根”,对“症”下药

2015年7月,我来到村里6社的冉成超家。当我第一眼看到他家的房屋时,简直不敢相信还有人住在这种摇摇欲坠的土房里。进到屋里,老冉连忙打招呼:“李书记,快进来坐,我去给您倒水。”老冉的热情让我更加感到了身上责任,我问道:“你们家就你一个人吗?平时都有什么收入来源?”老冉回答说:“现在就老两口相依为命,没有劳动力了,就靠种点地维持生活。”我把老冉家的情况如实记在了扶贫日志里面。回到镇里,我联系民政办将老冉家纳入低保范围,同时结合危房改造、高山生态移民等政策,帮助老冉家新修了房子。搬迁入住那天,老冉握着我的手热泪盈眶,他说到:“谢谢李书记,是您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您的恩情,我们永生难忘。”看着老冉家逐步过上了好生活,我开心地笑了:“您老不要谢我,要谢就谢咱们的共产党,是党的政策好啊!”

当得知7社的赵永毅家因为母亲患重病而导致家里一贫如洗、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主动去他家走访,并自己掏钱为他母亲买了医疗保险,帮助其享受大病补助政策。1社的易明基家收入低,妻子虽患病但仍有劳动能力,我积极协调镇环境整治办,安排其妻子到镇上做简单的清洁保洁工作,撑起这个贫困的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我翻山越岭、踏遍农家、走访慰问,锁定三道河村贫困户共计79户311人,详细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分析其致贫原因,细化帮扶措施,逐户建立扶贫台账,规划落实到户扶持资金10万元,力求做到找准贫根、分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帮扶。截止目前,我累计走访三道河村群众近300余人次,夜访20余户次,召开院坝会20余次,完成日志、台账2本。

解决“三大”难题,村民为我“点赞”

三道河村一直以来就有三大难题: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我提出的“12345”工作思路中的2、3、4主要都是针对基础设施的,村里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增强对群众的“输血”能力。

一是解决行路难。尽管三道河村在前几年新修及整修全村村级和社级多条公路,但全是泥结碎石路面,并且还有多条断头路未修通,村内住户也没有硬化的人行便道。总体公路路况仍然较差,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导致 群众买的东西运进难,卖的东西运出难,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收入,严重阻碍了该村经济发展。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在得知这些情况后,我积极对接县里部门要指标和资金,同时动员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实施村级主干道硬化7.2公里,已于2015年底顺利通车。通车的那天,有村民说道:“我以为我这辈子在村里都没办法走上水泥路了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二是解决饮水难。吃水难一直是群众心头的老大难,已饮上自来水的住户也只是靠胶管,没有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仅仅靠极少的山泉水和极不卫生的天池水,有时甚至到几公里远的小山沟挑水吃。为了让村里群众吃得上水、吃到放心水,我与县里水务局沟通,整合资金230万余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和集中人饮工程17处,整治山坪塘20口,并安装自来水管5000余米,让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放心。

三是解决住房难。虽然全村644户村民有60%住上了安全宽敞的砖混结构住房;还有40%的土墙住房需要改造,其中最急迫的是居住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边远户、吊脚户期望得到房屋改造或搬迁。我多次走访海拔高、住房条件差的贫苦户,宣传危房改造和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动员他们利用现在好的政策尽早搬迁,最终,在我诚心帮助下,冉成超等41户居民完成房屋改建和扶贫搬迁,有些自己修建了新房,有些搬进了美丽乡村集中居住点。

“是李书记帮助我们解决了老大难问题,我们都为她点赞。”听到村民的由衷赞扬,我意识到我的扶贫工作的意义所在。

农村也有“摇钱树”

三道河村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洋芋、红苕,靠粗粮维持生计,使得绝大数农户死守“土地”。虽然这几年也有不少返乡创业者,在饲养、种植领域有所发展,但因缺乏市场导向,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增收渠道十分狭窄。得知这些情况后,我按照提出的“12345”中“5”的思路,积极联系县农委,对接农业公司,动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引进永通农业开发公司,贫苦户将多余土地流转可以每年拿到分红,平时又可以到该公司去务农,增加收入。发展晚熟李子300亩、板栗200亩、油菜500亩,生猪、肉牛等养殖场正在筹建中。正积极筹备成立三道河村互助合作扶贫协会,用于村民发展产业项目提供资金,互帮互助。

三道河村的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村民都感慨道:“原来农村也有 “摇钱树”,不用出去打工,在村里就能挣到钱,既照顾了家庭,又脱贫致了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严格按照帮助贫困户解决“八难”、贫困村实现“八有”的脱贫标准,继续以实际行动履行“第一书记”的神圣职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三道河村的群众脱贫致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确保在2017年如期完成整村脱贫销号的光荣任务!

(文中贫困户姓名均为化名)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保险 &ldquo ldquo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