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结对子”共同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帮包贫困户,定期入户帮着贫困户找路子、出主意;村党支部牵头发展产业,每年部分村集体收入定向用于贫困户救助……今年,济阳县济北开发区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发挥街道10个党总支、80个党支部、784名党员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村企联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精准扶贫路子。
党建+村企联谊:村企联建互利共赢
企业众多是济北开发区的优势所在,在抓党建、促扶贫的过程中,济北开发区巧妙地与这一优势进行结合,展开了“村企联建”活动。鼓励企业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结对子,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服务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同时倡导村居党员群众支持企业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在“结对子”企业的选择方面,济北开发区有的放矢。“我们主要挑选经济实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济北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庶森介绍,“还会考虑企业的某些生产环节是否简单易学、对生产环境要求低,可以直接放在村里进行,方便老弱、残疾及需照顾家人的村民在家加工。”
目前,济北开发区汇鑫苑社区服务中心已腾出5间办公室作为生产加工场地,并吸引了5个村的20户贫困户前来报名。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勇介绍,“目前进入考察范围的有手工串珠、编织企业,还有一家铅笔厂。”他以铅笔厂为例进行解释,一旦接到订单,铅笔厂需要突击进行计件、封包、装箱等,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把工作带回家,利用零散时间,每天就能获得30元到50元的收入。”
除直接为贫困户提供岗位,李庶森称,济北开发区还鼓励企业以担任村居经济顾问、开展村企联谊等方式献出一臂之力。“我们向辖区所有规模企业都发出了倡议书,目前企业反馈很积极。”
党建+干部入户:“因户制宜”寻找脱贫路子
王永臣是济北开发区东王村的一名贫困村民,在他家的桌子上,放有一张“济北街道扶贫工作联系卡”,上面写有济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玉建的联系方式。由于经常联系,胡玉建很快掌握了王永臣的基本情况,他今年70岁,患有高血压,但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东王村靠近澄波湖,胡玉建在澄波湖附近为王永臣找到了一份月工资750元的环卫工作。“我每天出去打扫下卫生,既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还有了长期收入来源。”现在王永臣逢人就这样乐呵呵地讲。
在办公室,胡玉建拿出了王永臣的“帮扶情况表”,上面除登记着他的健康状况、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外,也详细记录了他目前的收入来源,包括每年1100元的小麦直补金、1020元的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等,再加上每月750元的务工收入,王永臣今年将顺利脱贫。“我们整个街道共有贫困户264户、贫困人口475人,每人都有这样的详细情况记录。”胡玉建称。
今年,济北开发区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所有贫困户与机关党员干部结成对子,每名党员干部负责2至4个贫困户。他们定期入户,分门别类地弄清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扶持或者保障兜底,目前已有159户、290人成功脱贫。
党建+集体产业:“造血”帮扶激发自主脱贫能力
一直以来,缺乏主导产业、无法获得集体收入,成为不少村庄致贫的重要原因。为增强村集体自主脱贫的本领,今年,针对囤家村、前牛村和闫家村这3个主要贫困村,济北开发区专门拨付资金,让村支部牵头,带领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或自办产业。
利用帮扶资金,闫家村村支部将购买一台混凝土整平设备并出租给建筑公司,预计每年村集体可获得租金5万元,其中一部分将用于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囤家村村支部计划建设2个高标准养鸡大棚,之后承包给养殖大户,每年也将获得不少于5万元的承包费。
“村里有了产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在家门口打工;无劳动能力的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并在入学、就医、住房多方面出台更多普惠性的政策,力争让剩余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下一步怎么走,济北开发区有关负责人给出了明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