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再多帮助几个孩子,到90岁争取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的人数能够达到90个,让孩子们都能背上书包上学堂。”7月19日,记者见到87岁的房洪瑾老人时,老人道出了他的一个心愿。
在过去的20年间,房洪瑾老人先后为“希望工程”捐资4.2万元,帮助68名困难家庭子女圆了求学梦。也正因为这份执着和大爱,前不久,房洪瑾老人被鞍山市授予“鞍山好人”荣誉称号。
走进位于鞍山市立山区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70平方米的老式楼房,这里就是房洪瑾的家。房洪瑾退休前是鞍钢炼焦总厂高级工程师,家里没有时髦的装饰,没有像样的家具,一切都是那么简朴。老人的房间里摆放的都是这些年关心下一代工作获得的全国、省、市各种荣誉证书,算起来有50多个,加上一些奖牌和红花等,将屋子映衬得暖暖的。
房洪瑾出生于山东潍坊一个贫困家庭,靠着亲戚的帮助读完了高中。在大学期间,他依靠国家的助学金完成学业。大学里,他穿的基本都是同学们的接济品。有位同学送的大衣,他竟穿了三年直至毕业。脚上穿的鞋,是学校化工厂实验室为胶鞋厂作鉴定时用的样品,常常是大小号混着穿。接受并感受恩惠,造就了房洪瑾一颗感恩的心。也正是这份感恩的心,激励他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报答人民和社会的恩情。
1997年11月,房洪瑾看到《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消息。一想到我国有很多孩子面临失学的状况,回忆自己当年面临失学的心情,老人坐不住了。老伴儿梁巧珍看出了他的心思,支持他去做救助特困学生的事情。夜幕下,老两口儿在台灯下算起了账……1997年的时候,夫妻俩退休金合在一起每月不过1500多元。他们想着虽然不太多,但只要平时省一点儿,还是可以帮助孩子们的。1997年11月27日这天,房洪瑾顶着凛冽的寒风敲开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门,从此,老人走上了长达20年的捐资助学路。
200元、300元、400元……一笔笔资助看似不多,却可以圆一个个贫困孩子的“求学梦”。其实,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房洪瑾早已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但他总是克服一切困难,以辛苦捐助奉献社会。房洪瑾常说:“一名共产党员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作奉献,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坚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直到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