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连心工程建到三江源

2016-07-26 00:02:54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大美青海、雪域果洛。6月的草甸上,成群的牦牛、绵羊悠闲漫步。远处,阿尼玛卿雪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从西宁到果洛,车行山路,需转过761个大弯。3年前,上海17个干部就这样转过大山,来到果洛,担起对口支援任务。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高寒缺氧,区位封闭,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社会发育水平最低、经济发展最为滞后。全州6个县,全是扶贫开发重点县,一半为国家级,一半为省级。

“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我们支援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领队、青海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峻说道。果洛因地处三江源保护区、生态要求严格,扶贫攻坚任务格外艰巨。

有挑战,才有智慧的迸发。3年来,上海共安排226个项目,援助资金逾7.23亿元,凸显生态保护前提下上海援青项目的示范性,建起了一个个民族团结的“连心工程”。

产业扶贫

因地制宜,变“输血”为“造血”

嘎桑夫妻俩没文化、没技能,带着两个孩子,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从村里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之后,嘎桑一家的日子好过多了。

玛沁县大武乡哈隆村2010年成立了合作社,全村近六成牧民以股份制形式、以户为单位入社。2013年,上海援助100万元,帮合作社建了高原型牦牛奶源基地,集中饲养奶牛200头。“科学圈养,产奶量明显上升,产奶时间也从原来一年180天增加到300天。”村党支部书记、藏族牧民周加说,所产牛奶出售给乳品公司或加工成酥油、曲拉等产品销售,2015年生产经营收入达32.4万元,按比例向社员分红。

有了合作社,没活干的冬季还可以在这里打工,3个月,嘎桑夫妻俩挣了1.2万元。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上海干部变“输血”为“造血”,使牧民获得真正的实惠。

班玛野生藏雪茶茶多酚含量高,能降“三高”,上海干部帮助推广,并带到上海茶博会展销,使藏雪茶走出高原,走向全国。对有“贡牛”之称的久治牦牛,上海援建5369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牦牛精华部分,深加工成高端产品,使数千牧户获利。

玛沁县牧民吃蔬菜要从三四百公里之外的西宁运过来,又贵又不新鲜。上海在拉军镇建了个蔬菜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油白菜等,“不仅缓解了群众吃菜难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当地探索高原有机农业发展之路。”果洛州科技局办公室主任乔顺录笑言。

果洛生态环境脆弱,上海干部便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培养当地优势产业。

玛多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今年上海拿出200万元援建黄河源景区,“相关岗位向贫困户倾斜。”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援青干部徐辰超说。同时,推动沪青两地旅游部门、旅行社互访对接,签订互助协议。

久治有座年保玉则神山,建设年保玉则旅游景区是当地的扶贫项目。2014、2015年,上海投了1700多万元,在景区建了个风情小镇,吸引外地游客旅游居住,增加牧民就业与收入。“我们还为景区建了个网站,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久治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援青干部项平表示,“有了网站,去年景区门票收入就从400万元增加到了600万元。”

3年来,上海援建共安排产业项目68个,投入近2.2亿元,实施了一大批高原特色产业扶持项目,实实在在提升了农牧民的增收能力。

民生扶贫

精准发力,注重“两个倾斜”

玛沁县拉加镇牧民定居点,白墙黄砖的五层楼房,饰以民族特色的花纹。进到屋里,藏式家具、雪山草甸的背景墙,更显民族风。“太感谢上海干部了,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年逾花甲的才多夫妇俩拿出奶茶招呼客人。

才多是思肉欠村牧民,原来住的是游牧帐篷,离镇子很远,“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非常不方便”。为解决居住困难,2012年玛沁县拉加镇实施牧民定居点建设,并成为上海援建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了4栋五层楼房,11个行政村和两个社区的100户住房贫困牧户搬进了楼房,“还有地暖呢,比我们的‘冬窝子’可强多了。”

接下来,上海还将援助250万元,补贴5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对部分贫困村还将进行整村迁移、异地搬迁,帮助他们脱贫摘帽。

“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突出提升基础民生保障水平,上海援建干部念兹在兹。同时,对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上海干部亦加大帮扶力度,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项平来自上海嘉定区,在他的推动下,嘉定区卫生系统组织了“光明使者久治行”活动,连续两年赴果洛巡诊,为白内障患者义务手术,使61位牧民复明。

上海援青干部还组织上海专家团队前来果洛,以专家门诊、手术试教、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方式,尽快提高当地的诊疗水平。“我县30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培训了一遍,连医院管理层都培训了。”甘德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上海援青干部张戎说道。

医疗条件的变化,带来了当地牧民观念的改变。玛沁县人民医院新建的大楼里,全新的待产室与分娩室相连,手术床、暖箱、辐射箱一应俱全。“以前牧民都在家生孩子,危险系数大。”副院长彭艳说,现在生育观念开始转变,到医院生产的牧民越来越多。“我院一年接生了100多个新生儿,死亡率为零。”

教育扶贫

着眼未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作为三江源保护区,果洛坚持减畜、禁牧,退牧还草,改变发展方式。

“减少对土地的直接消费,长久看,必须要改变下一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本之策,就是教育。”青海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峻表示。

占地145亩的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9月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所全州首个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1.6亿元,上海出资3300万元,援建了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等。学校将开设藏医、会计、旅游、文秘等专业,“果洛有1600名高中毕业生,能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面临就业问题,职校可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出路。”州教育局项目办工作人员胡吉洲介绍道。

去年,上海与果洛还建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每年选送100名学生到上海培训,并促进两地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上海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果洛藏区辐射。

在玛多,上海干部正在筹建一个汽车修理劳动技能培训中心。“西宁到玉树,公路相连,却没有一家汽车修理店,县里汽车要换个简单零配件都要去西宁。”徐辰超说。据介绍,培训中心将专招贫困户的孩子,帮助他们稳定就业。

果洛高寒缺氧、条件恶劣,“上海的支教老师来了就吐,连上个楼梯都很困难,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徐辰超无奈地说,好的教学资源很难落地。

“我们创新思路,准备在西宁建个‘飞地’学校,让更多的果洛孩子就近得到最好的教育。”李峻说。

上海的教育援建,不仅局限于课堂。

玛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建的足球场上,阿尼玛卿青少年队正在训练,瘦小的身影不失矫健。县委常委、副县长展子栋走来,孩子们呼啦冲过来,团团抱住。这个足球场、这支高原足球队的建立,得益于这个上海援青干部的“化缘”。去年,展子栋还把这支高原足球队带到了上海和广东广州、梅州,开展足球交流活动。

孩子们的梦想,在上海干部的援助下,插上翅膀,似雄鹰一般,开始翱翔蓝天……

关键词:ldquo rdquo 上海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