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发挥民企优势 “扶贫+扶智”助力脱贫攻坚

2016-08-08 00:22:57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味着要解决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大问题。在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力量还是党和政府,解决“普惠”问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是有效补充,解决“特惠”问题。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开展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表示:“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在近期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在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上,他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结对,深化帮扶;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加强考核,确保成效”的四点要求。

精准扶贫在行动。近日,民建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发表讲话时强调,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要与民建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在帮助贫困户致富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智力帮扶和精准扶贫。如何充分发挥民企优势,让广大民企更好地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一直致力于扶贫攻坚工作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

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民企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民企参与扶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中的坚实力量,如何发挥民企自身优势,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

李晓林: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奏响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冲锋号,提出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工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慈善捐赠等方式,致富思源、义利兼顾、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民营企业可发挥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的土地、生态、劳动力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贫困县、贫困村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实现就地脱贫。例如,民建会员企业在贵州黔西,发挥当地的山水资源,联合老百姓一起兴办“农家乐”等餐饮娱乐旅游产业,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其次,民营企业可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就业或创业。例如,常州一家光能公司发挥其在太阳能产业上下游的资源优势,通过在西部省份大中专院校开展与光伏行业相关的选修课,让大中专学生掌握在光伏行业创(就)业的一技之能。其中,对受助完成该课程的学生,该公司还优先提供给学生商业机会并联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企业为其提供就业机会。

最后,民营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以慈善捐赠的方式,委托公益机构实施教育助学、医疗扶贫等公益项目,帮助贫困群众。例如,多年来,宝塔石化集团持续向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赠善款,委托实施 “思源救护”项目,精准地向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国家级贫困县捐赠救护车,以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急救能力。

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中国经济时报:扶贫攻坚如何做到“精准”?如何把精准扶贫落实在每一个环节?

李晓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味着要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大问题。在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力量还是党和政府,解决“普惠”问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是有效补充,解决“特惠”问题。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开展精准扶贫。

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通过建档立卡等方式,建立起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贫困人口数据库。民营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企业经营范围和优势,根据“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原则,采取产业发展扶贫、慈善捐赠扶贫等方式,精准地帮助到某个贫困人口或某一贫困群体。

同时,民营企业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做好资金监管和项目监督工作,把资金、资源、项目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众手中;也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切忌做“甩手掌柜”。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中国经济时报:在参与扶贫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进行智力帮扶上,您有哪些经验?

李晓林:民营企业在参与扶贫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特点,选择优秀的合作机构、适宜的贫困地区、精准的贫困群众进行帮扶;其次要设置好扶贫项目,实现帮扶的可持续性、集约化和良好的扶贫效果;最后是量力而行、抱团帮扶,汇聚各界爱心力量,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以更多样化的扶贫项目受益。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关于智力帮扶,我们主要是从教育助学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一是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在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连续3年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初中生,直至初中毕业;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开办了130余个“思源教育移民班”、资助了近7000名学生。

二是重点开展了“思源学校”、“思源电教室”、“思源扬帆图书室”、“思源零钱电影院”、“思源园丁奖”、“天使益”应急循环助学金等一系列项目,分别从基础设施援建、贫困学生资助、优秀教师培养等领域,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贫困学生或残障人士学习一技之长,促进贫困劳动力从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通过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近年来,我们已经培训数千名退伍军人、未就业大学生、农村群众、残障人士,大部分受益群体在上岗就业后,月收入超过3000元,并带动部分家乡群众就业。

加大政策优惠 提升扶贫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如何提升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上有哪些建议?

李晓林: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超过159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073万户,从业人员达2.57亿,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创造的GDP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64%,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广大民营企业家作为先富起来的一群人,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将在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简化减免税流程,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参与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即将实施的 《慈善法》也进一步明确了税收优惠制度。若对民营企业捐赠的减免税优惠力度进一步提高,减免税的操作方法进一步简化,还将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从土地供应、设施配套、政府采购、企业服务等方面,对为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也将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二是提供透明、规范、有效的扶贫项目,提高民营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国90%的企业捐赠来自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脱贫攻坚战期间,企业参与扶贫的信心和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扶贫项目和善款使用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实际效果。因此,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公益机构、NGO组织,一旦有优秀的扶贫项目,民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高涨。另外,各级单位、政府及社会组织,为民营企业与扶贫需求对接提供便利,搭建展示交流会、项目推介会等平台,促进民营企业与扶贫项目对接,开展长期、多样、有效合作。

三是对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进行传播和表彰,树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投身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另外,在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门、媒体等评选扶贫或慈善奖项时,注重表彰民营企业扶贫典型。今年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拟联合民政部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中国搜索等单位,举办中国扶贫开发论坛暨精准扶贫优秀成果图片展,对参与脱贫攻坚战的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

四是健全和优化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途径。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主要是开展社会捐赠、设立慈善组织、与慈善组织合作、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在投资兴业中吸纳困难群体、传播慈善文化、创新其他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方式等。因此,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具体途径上,可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捐赠有价证券、专利、技术等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设立非公募基金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尝试慈善信托,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投资兴业中吸纳残疾人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同时,各级党委、政府等部门,应该为民营企业依法设立公益慈善组织、开展扶贫项目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咨询和指导。

关键词:民企 优势 发挥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