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精准扶贫还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016-08-08 00:22:57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系于精准。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需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非严谨细致不足以求公平,非实事求是不足以树公信,能不能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关乎国家精准扶贫的整体战略部署。

海阳市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贫困村贫困人口帮扶脱贫有效途径。因村因人制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推动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生效,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做法,同时,“立足创新出亮点、典型带动促成效”,重点围绕组织模式、资金使用、效益分配、平台载体等方面实施创新突破,通过实施“六子工程”做实做细做好脱贫攻坚,培植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带动典型,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亮点工程,形成“1+N”帮扶脱贫模式,以点带面促进脱贫攻坚整体工作的全面突破。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特色引出“好法子”。

方圆街道楼庵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依法流转土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了32亩葡萄园,由金鼎葡萄酒厂全方位指导并收购,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二十里店镇刘家村,通过种植红心猕猴桃、药用牡丹2种特色产业,种植猕猴桃40亩、药用牡丹66亩,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提升亩产经济收益,实现增收脱贫。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旅游带动“新路子”。盘石店镇平岚村依托村庄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传统民俗,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养生游,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充分挖掘本土旅游资源,同步发展加工、餐饮和批发零售、交通物流等第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在发展光伏项目方面,能源亮出“富点子”。小纪镇西金?等6个村利用屋顶和闲散用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让贫困户受益的做法,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建设光伏项目,特别是向村内无劳动能力、无资源的贫困户重点倾斜,让他们得到长期稳定收益。

在产业促进就业方面,产业鼓起“钱袋子”。我市毛衫协会组织协调了74家规模毛衫企业在全市设立了5000多个加工点(户),直接帮扶1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特别是碧城区信诚制衣“扶贫车间”的做法,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通过送企进村、送岗到户,提供场地、设备、技术、价格、订单、资金六方面扶持,有效地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了资金、技术和订单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降低了创业风险,不但为企业自身解决了“用工荒”,还为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口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拎包创业、全家脱贫”。

在教育帮扶脱贫方面,助学拔掉“穷根子”。认真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再核实、再确认,确保扶持对象不错不漏。对就读于职业学院、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的的建档立卡的33户贫困户,给予每年3000元,每学期1500元的补贴,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子女掌握一种技能反哺父母。现已补贴21名贫困学生共计6.3万元。

在资金投入收益方面,多种形式“收份子”。积极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股份合作制扶贫新模式,投入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等项目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可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持股分红,实现保底收益,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扶贫时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海阳市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扶贫 &ldquo rdquo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