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日到8月5日,何红彩每天都会站在贵阳街头,向过往的行人散发传单,传单的第一行写着9个大字:请帮我寻找亲生父母。
这位13岁的中国姑娘不会说汉语,在她身旁的是荷兰的彼得夫妇。13年前,他们通过合法手续收养了何红彩,并把她带回荷兰生活。
8月4日上午,贵阳街头的雨越下越大,积水没过了彼得夫妇和何红彩的脚踝,不仅鞋子完全湿透,小腿上还粘着一层泥沙。一上午散发出700多份传单,何红彩感觉,多了700多个找到亲生父母的可能。
她把心声写在了传单上,好心人帮她翻译了出来:我13岁了,被好心的家庭领养,养父母非常爱我。我性格开朗,喜欢动物,爱好体操和曲棍球……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我的亲生父母,我感谢他们给我生命,我不会因为被遗弃而记恨他们,也不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孩子应该来中国寻找答案,为此我们准备了4年。”养父彼得回忆说,13年前,自己和妻子在贵阳市社会福利院办理收养手续时,曾经看到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此人生在古历2002年4月24日,下午十二时二十五分正(楊)。”
他们推测,自己的养女很有可能姓“杨”。彼得还了解到,当时的何红彩被遗弃在贵阳市朝阳社区居委会门口,被遗弃时放在一个香烟包装箱里,身上盖着一块破旧的毯子,新生儿黄疸还没有褪去。因为几天没有洗澡,她胳肢窝底下有皮肤溃烂。
当时,何红彩的右手拇指外多长出了一个手指。按当地农村迷信的说法,这是一种不吉利的征兆。
和养父母回到荷兰后,何红彩接受了一次成功的手指修复手术,愉快地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渐渐长大的何红彩发现,自己和周边朋友们的外形、肤色、头发都不一样,和爸爸妈妈也不一样。
彼得夫妇跟何红彩谈了她的中国身世,他们鼓励女儿在成年前到中国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了解自己的经历,“这是她长大成人必须经历的一门课。”彼得夫妇开始带着女儿搜集领养时的资料,帮助女儿制定寻亲计划。
站在大雨中的贵阳街头,一家人到当年发现孩子的居委会、附近的医院、学校和农贸市场了解情况。
有热心市民根据字条推测,写字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古历”二字是农村流行的表达方式,女孩是外来务工人员所生的孩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去当地一些城中村发放传单。
他们又跑到附近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散发传单。一些好心人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主动找当地的年轻人通过朋友圈转发信息,有的也站在风雨中和他们一起发传单。大家都清楚,在一座数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根据14年前的线索找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但何红彩的心中始终坚定,“我相信有那一天”。
彼 得夫妇也在传单上给女儿的亲生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多年前的某一天,你们将孩子遗弃在某个地方,我们想,那个时候你们一定是迫于无助和无奈,不得已。 那以后,父母一定会惦记被遗弃的孩子,一定想见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很想知道自己的身世,来自哪里,父母亲是谁,还有兄弟姐妹吗?
彼得在信中还写道:“我们也是想让孩子实现愿望的人,我们不会向你收取任何费用……请你们放心,小孩不会因为你们遗弃她而对你们产生怨恨,她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足以让他们明白事理,希望通过我们的善举,圆亲生父母与孩子的血亲相认之梦。”
“希望她每年能回来看看出生的地方,和亲生父母吃几顿饭。”彼得说,自己也做好了暂时找不到孩子亲生父母的准备。为了减少给家庭和孩子的负面影响,出发前,彼得夫妇带着何红彩上了心理辅导班,做了心理调适。
8月6日,彼得一家离开贵阳,先进行短暂的旅游放松,再返回荷兰。“我们还会再来,不会放弃,这是我们一家的责任。”彼得说。
本报贵阳8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