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土资源厅等八部门率先强力支撑构建“1+N”攻坚体系 打出政策“组合拳”
19日,记者从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获悉,我省首批八个部门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配套方案日前印发出台,其中包括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旅游局、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6月出台的《意见》认定我省农村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认定全省2277条村为相对贫困村,并提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八项工程,构建扶贫攻坚“1+N”政策措施体系。
此次配套方案紧紧围绕《意见》中实施扶贫攻坚八项工程的要求,着力为新时期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政策支撑,并对三年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逐一分解,制定了实施步骤,明确了详细的时间进度表。
省扶贫办主任梁健表示,除上述八个部门外,相关部门正抓紧围绕《意见》,结合八项工程中涉及的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制定配套方案,着力构建扶贫攻坚“1+N”政策措施体系,打出最强政策“组合拳”。本文对配套方案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解读。
◉省国土资源厅
贫困村“三旧”改造开辟绿色通道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
在预留用地空间方面,对贫困地区内的交通、水利项目,符合《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规定》要求的,涉及占用的基本农田可从项目所在县(市、区)多划的基本农田中扣除,按占用一般耕地办理用地手续,同时按符合土地规划办理建设项目用地手续,不需修改土地规划,不需考虑建设用地规模的限制;贫困地区贫困户危房改造、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若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按规定申请修改。
在用地指标保障方面,继续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对贫困地区内省级立项的交通、能源、水利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统筹解决,不占用地方指标。
国土部门还将在扶贫地区重点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加强贫困地区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帮助贫困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在办理贫困村“三旧”改造用地报批时,开辟绿色通道。
◉省林业厅
每年一千万扶持林下经济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先安排造林补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开展送苗下乡活动、就地就近吸收护林员等六项任务。
在发展林业产业方面,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等在内的林下经济。2017年至2018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在优先安排造林补贴上,贫困农民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等进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面积不小于1亩的优先安排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补贴标准包括人工营造乔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灌木林每亩补贴120元等。
基层林业部门在聘用生态保护人员时,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当地贫困农民,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到2018年,平均每村聘用2名专职护林员共4554人,安排生态保护人员补助。
◉省商务厅
搭建省级“互联网+消费扶贫”电商平台
加强进村入户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建设,在相对贫困地区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吸引和帮助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参与电商生态产业链,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在开展电商产业扶贫工程方面,选准连片相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搭建省级“互联网+消费扶贫”专业电商平台。
在建设农村电商支撑体系上,支持邮政、供销社及企业自营物流向农村地区延伸,开展集中仓储、收购、集中配送服务,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等支持。
在发挥行业协会、电商企业作用上,鼓励涉农电商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农家网店”,创新发展“订制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
◉省文化厅
贫困村三年内基本建成“五个有”综合文化室
到2018年,继续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和效能提升计划,全省相对贫困村达到有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器材,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五个有”综合文化室、有常规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文体协管员和群众文体队伍。
在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面,采取奖励与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文化室等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在文化惠民服务上,扶持贫困地区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每年新增一批图书报刊,每年开展一批群众文体活动。依托乡镇文体广场等,重点面向粤东西北贫困地区,开展送文艺下乡巡演、巡展。
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上,使每个村拥有注册志愿者3人以上的志愿者队伍。对粤东西北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集中、存续状态良好的区域设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省海洋与渔业局
在贫困村开展打造渔港经济区等六项工作
结合2277个相对贫困村渔业实际开展打造渔港经济区、渔船更新改造等6项重点工作,推动渔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
在区域性渔港经济区方面,发展水产特色“一条街”、水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展销博览、渔船交易等集聚区域,建设一批渔港风情小镇。延伸渔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扩大渔民就业渠道,增加贫困渔民就业,并落实渔船更新改造先建后拆制度。
在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上,2016年至2018年安排4300万元用于渔业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2016年安排900万元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粤东西北贫困渔村生态修复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在渔船更新改造和拓宽渔民增收渠道上,完善渔船交易制度,推进渔船交易平台建设,安排渔船更新改造风险担保资金5000万元,与银行部门合作开展渔船更新改造“助保贷”业务,简化针对贫困渔民的小额“助保贷”办理手续,解决贫困渔民新建渔船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鼓励相对贫困县设立渔民合作社,实施贫困渔乡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省旅游局
2018年底117个旅游扶贫村形成产业带
实施“以旅助农”战略,遴选117个行政村为旅游扶贫重点村,到2018年底形成旅游扶贫产业带,争取旅游扶贫重点村集体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在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上,推进包括安全饮用水、生活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在内的旅游设施建设,抓好乡村旅游厕所、购物商店、停车场、医疗站、垃圾站、旅游标识标牌、A级景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八小工程”建设。
在旅游扶贫示范点培育上,依托贫困村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森林景观等资源,建成一批乡村民宿、养生基地、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
在旅游扶贫产业带打造上,推行全域旅游理念,以点连线、以线扩面、以面成带,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镇、村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发挥旅游产业集聚联动效应,鼓励外出乡贤、大学生等回乡创业。
◉省妇女联合会
未来三年将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亿元
实施“南粤巾帼精准脱贫行动”,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亿元,创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00个,培养巾帼致富带头人1000名,开展妇女素质提升培训服务20万人次,支持开发种植养殖、手工编织、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妇女创业就业项目100个,实施“单亲贫困母亲安居房”“贫困母亲两癌救助”“贫困母亲邮包”等公益项目。
在提升贫困妇女自我发展能力上,确保贫困妇女享受普惠性政策培训,以贫困妇女现实需求为导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的培训项目,并在培训项目、资金上向贫困妇女倾斜。
在助力贫困妇女创业脱贫上,省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和有能力、有项目、信用好的贫困妇女倾斜,通过“女能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妇女”模式,帮助贫困妇女采取带资入股、参股分红或就业分红。
在解决妇女因病致贫和改善贫困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上,推动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加大对适龄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力度。继续实施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四援助”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面向贫困妇女儿童开展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
◉广东电网
三年投70亿改造7市21县农村电网
全面推进电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步骤开展电网精准扶贫工作。到2018年,农村地区客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1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7%,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不低于60%,年度农网项目投资完成率100%。
在加强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上,三年内规划投资70亿元用于韶关市、河源市、清远市、梅州市、揭阳市、潮州市饶平县、汕尾市陆河县等7个市21个县(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贫困地区供电指标达到全省农网平均水平。
在加快城乡电力公共服务发展均等化,提高农村地区用电品质上,通过农村电网可靠性与电压质量精细化管理,提高农村电网电压合格率,提高电能质量。
在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方面,保障农村地区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能源无障碍接入与消纳,加快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可观可控水平。 (记者 胡新科 通讯员 王金昌 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