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西乡农商行积极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信贷扶贫“金钥匙”,通过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等特色产业,打开了贫困户“贷款难、不敢贷、很茫然”的“连环锁”。
变“贷不到”为“轻松贷”
今年以来,西乡农商行以小额扶贫贷款为载体,积极向在册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2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贷款,为贫困户创业增收提供资金支撑。
屈华健是西乡县白龙塘镇白龙社区的一位贫困农民,希望通过规模养羊实现脱贫梦想,但因为缺少资金,只能散养为数不多的羊,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大的起色。若找银行贷款,不但利率高,而且需要抵押,或者要找人担保。屈华健拿不出东西作抵押,也无人为他担保。今年年初,西乡农商行片区信贷员主动找到屈华健,向他宣传推介小额扶贫贷款,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指定窗口交上身份证复印件,在相关材料上签上名字,就把贷款手续办好了。据悉,截至目前,仅白龙社区就有16户57人获得贷款,涉及金额80万元。
对金融机构来说,能确保“回款”才是关键。为此,自2015年起,西乡县财政每年筹资10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专户储存,按照扶贫担保基金与贷款金额1:10比例,由农商行为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贷款。同时,对信用贷款进展情况进行旬评比、月通报、年考核。扶贫、财政、金融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促使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变“不敢贷”为“争着贷”
贷款难问题解决了,但是贷款的贫困户仍然是寥寥无几。原来,不少贫困户仍顾虑重重,产业发展风险大,一旦失败,将会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要说脱贫,还款都是个问题。
为此,西乡农商行积极向县政府汇报,争取到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根据市场不确定因素、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同情况,由政府与农商行共同分担。同时,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纷纷走村入户,详细解读小额扶贫贷款优惠政策,一方面用典型示范带动,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脱贫计划。最终消除了贫困户的顾虑,增强了他们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堰口镇大坪村三组贫困户谢霞通过申请如愿贷到5万元,建起了土鸡养殖场,目前养殖土鸡500余只。“贷款发展产业,脱贫才有希望。不贷款,就没产业;没产业,就别指望脱贫,不搏一搏怎么行?”谢霞对记者坦言,“起初我也有顾虑,担心万一养殖失败了,一辈子都别想翻身。片区信贷员和驻村工作队耐心的政策解说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于是自己决定"搏一回人生"。”
谢霞的经历让村里其他贫困户坐不住了,他们也找到农商行,要求申请小额扶贫贷款,走产业脱贫之路。仅堰口镇就有160余户贫困户争相贷款发展产业,涉及金额700多万元。
“任发勇,养猪120头,补助资金2200元;邓小华,养牛35头,补助资金2300元……”在西乡县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项目计划备案表上,记者看到这样的一组组数据。今年以来,西乡县政府按每个贫困村8万元、每户贫困户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标准,实施产业发展扶持奖补资金项目。
“小额扶贫贷款+产业奖补项目”极大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任发勇是堰口镇大坪村四组的贫困户,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生猪养殖,是因为曾因为养猪栽过“跟头”,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片区信贷员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任发勇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失败是成功之母,它让我吸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我相信靠养猪一定能脱贫致富。”任发勇说。
据了解,仅在堰口镇,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就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37户、161.5万元,扶持养殖业119户、527万元,其他产业4户、20万元,产业覆盖率达100%。目前,西乡农商行已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677万元,预计实现户均年增收800元以上,第一批涉及70个贫困村,每村8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金融助推产业脱贫全面铺开。预计到2018年,全县18670户、55147人将全部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使贫困群众永续走上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