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广西逐渐探索出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径,主要解决精准扶贫“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日前,记者在一些开展精准扶贫的市(县)、乡村调查,切身体会到了精准扶贫所带来的巨大魅力。
“大数据”平台:
精确识别弄清“扶持谁”
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才能扶真贫?
今年初,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按照自治区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的战略部署,瞄准金融扶贫面临的信息对接共享难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具有“精准对接、精准采集、精准监测评估及考核”等核心功能的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更令人鼓舞的是,该平台还获得了国务院金融精准扶贫会议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在全国部署推广。
近日,该平台已经成功完成了首期数据采集和分析,精准展现了广西上半年金融扶贫的进展、成效和存在问题。
究竟这个平台有何神奇之处?人行南宁中支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有“精准对接、精准采集、精准监测评估及考核”等核心功能,以精准的信息传递和量化手段,有效地解决了金融扶贫“扶持谁”、“扶持什么”、“扶持得怎么样”等关键问题,为金融系统加大扶贫信贷投放提供了精准指引,也为金融管理部门制定实施扶贫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体系。
据介绍,人行南宁中支与广西区扶贫办建立了动态信息交互机制,可及时获得全区贫困地区和人口、扶贫企业和非企业组织、扶贫工程项目等各类名录信息,并将其录入平台系统与金融机构共享,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定位贫困地区、遴选扶持对象、投放信贷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
该行还建立了专项统计制度,对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数据进行逐笔的采集录入,并对贫困地区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支付、信用和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配套支持情况进行精准的采集,从而实现了金融扶贫数据信息的精准采集。
此外,大数据平台可自动生成的12张固定报表,批量展示各地和各金融机构的扶贫成效,还具有多维查询功能,不仅能够动态监测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总量、结构、利率、目的、贴息和担保方式等情况,而且还反映出贫困户获取金融支持后的脱贫情况,从而以精准的量化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扶持得怎么样”的问题。
扶贫再贷款:
量身定制知道“扶什么”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1.2亿元,实现对桂林贫困地区的全覆盖,并打造了首批6个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扶贫再贷款资金,该行引导金融机构对6个示范基地发放贷款余额2153万元,支持和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发展生产。
扶贫再贷款,是今年3月央行设立创新政策工具,专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为其提供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资金来源,为金融精准扶贫注入了强大金融活力。
作为支农再贷款的“升级版”,扶贫再贷款执行比支农再贷款低1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增强其扶贫的资金实力。
为将中央的好政策尽快根植于八桂大地,人行南宁中支以扶贫再贷款为有力抓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农合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目前,该行将扶贫再贷款与农合机构的扶贫小额信贷进行了有效对接,已对38个贫困县发放18亿元,支持农合机构加大小额扶贫信贷的投放力度,推动实施广西扶贫小额信贷工程。
“我们将加快投放节奏,预计全年可将46亿元扶贫再贷款限额全部用足,同时根据全区扶贫再贷款实际使用情况,及时向总行申请调增广西扶贫再贷款额度,切实发挥扶贫再贷款工具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效。”人行南宁中支相关负责人说。
精准扶持:
一企一策明确“怎么扶”
今年以来,马山县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引企入屯”带动农户增收取得了实效,让马山县外托屯的贫困户笑开了怀。
马山县政府和人行马山县支行积极探索引领农户脱贫致富的方法,初步建立“引企入屯”的生产创收模式,由马山县支行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支持村屯扶贫工作。
去年,马山信用社向广西沃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放信贷资金300万元,用于该公司种植沃柑资金投入,今年信用社将贷款期限由1年延长到3年,利率低于同类小微企业贷款利率0.9个百分点。在贷款的支持下,该公司大力发展农业大棚种植,并建立了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马山县外托屯25户贫困户全部通过土地流转和资金的方式入股到该公司的扶贫产业项目中,贫困户与公司的收入分红比例为6∶4,让农户第一次有了“资产收益”。
今年,广西沃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完成300亩沃柑种植示范基地、100亩精准扶贫产业创业园的建设,园内共50个大棚蔬菜园,本屯25户贫困户每户种植和管理2个大棚,以此参与生产经营,公司负责育苗、培训及技术指导,并以保底价收购产成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户年增收达6000元左右,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也充分激发了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该示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有关专家人士指出,外托屯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及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它主要针对自主创收能力受限制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土地托管、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
除马山外,防城港、钦州等市也有部分村屯就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扶贫开展探索。专家表示,以“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主要特征的的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走出一条通过股权化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一直以来,银行对金融扶贫的顾虑主要来自于风险。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属于长周期、高风险行业,扶贫产业又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不良贷款怎么办?
马山县的做法是,通过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降低扶贫信贷风险。根据《马山县脱贫攻坚贫困户小额信贷实施方案》,由县财政出资设立1000万元的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并在自治区提出由财政与金融机构按5∶5的比例共同分担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马山县的实际情况,把比例调整为7∶3。即万一出现不良贷款,将由政府建立的风险补偿基金补偿70%,剩余30%由银行承担。
同时,该县还创新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推出以贫困户为对象的借款人意外保险,采取“政府补一点,保险公司免一点,农民交一点”的办法,通过县财政给40%、保险公司免33%、贫困户缴纳27%保费的方式,为贫困户增信,降低扶贫信贷风险。
解除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让更多贫困户得到了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马山县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28户、共计6930万元,获贷户数及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长59.6%和89.3%;全县各项扶贫贷款余额达2.16亿元,4800多户贫困户获得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