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弱-助残 > 详细

依靠易地搬迁 搞好精准扶贫

2016-08-31 01:29:23  来源:襄阳日报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其突出特点是可以实现“输血”与“造血”,外部支持与内在动力的统一。该项目实施以来,极大调动了贫困地区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对实现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统筹兼顾 把握处理好四个关系

易地搬迁涉及到工程建设、群众搬迁、政策协调等多个方面,要使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处理好群众基本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房面积、房户型设计等都是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要根据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特点、民风民俗和不同搬迁群众的家庭条件,在每个安置区设计多种户型供群众选择,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处理好不愿搬和搬不起的关系。对搬迁意愿不强的群众,要通过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引导他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致富;对自筹能力差,想搬又搬不起的困难群众,要充分发挥“双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量身定做搬迁安置方案,通过落实建房贴息贷款等办法,帮助他们实现搬迁;对“五保户”等特困群体,要采取建设免租房、幸福互助院进行安置,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处理好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的关系。要坚持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搬迁,对于居住分散的自然村和住户,要努力做到一次性迁出;对于规模较大,难以一次性搬迁的自然村,要根据安置区情况,统一规划,分批迁出,优先将家庭生活困难、生存条件恶劣、搬迁愿望强烈、具备安置条件的群众搬迁出来。通过先搬示范带动后搬,最终实现整体搬迁。

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易地搬迁不仅要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更要考虑他们的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多渠道解决好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对继续耕种原有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要扶持他们发展养殖、林果、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逐步提高搬迁群众财产性收入水平;对外出务工的群众,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搬迁群众的就业能力,逐步增加工资性收入。

多措并举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得出”,就是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强规划引导,做细前期工作,创造建设条件,有序推进实施,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稳得住”,就是要把改善安置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与安置区住房建设统一规划,一步到位,从根本上改善搬迁群众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能致富”,就是要通过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这其中,“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要求,“能致富”是目标。

加大扶持 精准助力脱贫

扶贫如何防止“一扶就好,一放就倒”?产业扶贫是前提和基础,首先得让贫困的人得到实惠、看到希望,才有动力。

鼓励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动作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延长产业化经营链条,拓宽搬迁户增收渠道。

对有特色农业资源的安置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通过项目引领、示范带动、结对帮扶、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以及资金支持等方式,支持当地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优先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安置区,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重点支持搬迁农户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乡村旅游业。

对于依托小城镇建设的安置区,重点支持无土安置型农户发展商贸、加工、运输、餐饮等二、三产业。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支持搬迁地区推进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级体验点建设,搭建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网上销售平台。推广淘宝村发展经验,培育壮大搬迁地区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加强创业就业教育培训。全面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人员至少接受一次职业培训,帮助其掌握适宜当地产业发展的实用就业创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陈强

关键词:扶贫 依靠 搬迁 &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