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来,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向社会公开募集善款9000多万元;救助了600多名重症贫童,资助了广东省35个县(区、市)近2万名孤贫学生读书,每人3000元……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近日举行成立11周年联谊会,11年的历程见证了这一民间慈善组织的萌芽和成长。他们坚守的“三条红线”,成为幼苗长大成树的根基。
帮助孤贫儿童改变命运
“孤贫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势、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年近八旬的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会长王颂汤说。2001年,王颂汤担任省政协委员时,省政协组织委员视察一少年犯管教所。令他感到尤为痛心的是,管教所里关押的失足少年往往家境贫寒,文化教育程度不高。
王颂汤说:“在此之前,我陆续资助过一些农村孤儿。少管所之行让我开始思索如何让家境贫寒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防止贫困的代际传承。”
2003年,从本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久,王颂汤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始着手筹备一个公益组织。2004年5月15日,他们创办的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会”)正式成立,那时恤孤会还仅仅是一个实力弱小的民间慈善团体。
恤孤会成立以后,致力于无偿资助孤贫学生和重症患儿的公益事业。常年固定的慈善项目有:“访贫助学”“重症贫童救助”和“成长关怀”项目。
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做慈善容易,做好慈善难。”王颂汤认为,慈善事业建立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上,然而如何赢得公信力并非易事。恤孤会在创会之时,立下了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创会领导不领取工资、津贴等任何报酬;恤孤会不从资助捐款中提取任何行政费用,放弃按照法规允许提留的管理费和理事会基金;恤孤会不能有任何的“公费出国、公款接待、公车开支”的“三公”消费和职务消费。11年来,恤孤会坚守三条“红线”。除了11名全职人员按劳动法领取工资,恤孤会理事会成员和2300多名在册的志愿者都不从恤孤会领取任何报酬和津贴。
“能公开、透明是因为恤孤会的底气和信心。”恤孤会常务理事葛晓红说,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公正操作,才有公平结果。恤孤会在助学时建立了三步闭合的流程:资助申请——家访核查——受助反馈。申请人只有符合在读、家庭经济贫困、未接受社会长期资助等条件,才有申请资助的资格;其次,家访核查环节会组织志愿者对申请人逐户家访,按资助条件筛选和确认资助对象;最后,善款拨出,受助人将自己接收到资助的确认信息反馈给对口资助人。三步确保善款最终能送到最需要的孤贫学生手中。
近期,恤孤会开展的家访核查是“第二期访贫助学徐闻行”活动。约200名志愿者对湛江市徐闻县15个镇的1370名申请资助对象逐户核查。
就在去年,广州市民政局、市慈监委发布了广州市慈善组织募捐透明度评价结果,恤孤会评价结果为105分满分。恤孤会的自我定位是现代慈善事业的探索者。(记者李强 实习生万千 通讯员张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