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国际饭店会议室里,来自全国各地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无锡举行社工专题培训。据了解,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无锡,正是由于无锡孤残儿童养育专业化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会上,“无锡儿童福利院引入社工培养孤残儿童模式”引发了许多同行的赞叹。
重度智障儿童回归家庭令人赞
被父母遗弃的重度残疾女孩玲玲(化名),一直不会说话,智商测试仅42分,按照以往的经验,她只能终身居住在儿童福利院,没有家庭会收养这样的孩子。然而,她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进入了家庭和正常小学,成绩也能达到80分上下。这个奇迹般的实例,令不少全国来的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惊叹。
据无锡市儿童福利院的陈国梅介绍,这正是近几年来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引入社工培养孤残儿童的结果。每个孩子进入福利院后,都会有专门的社工自始至终关注,对其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玲玲,正是社工发现了其回归家庭的可能,放入到义工陪护区,引发义工家庭对孩子的关注,最终两者产生了感情,从每周一次的陪护到助养,帮助玲玲拥有了和普通孩子一样的亲情温暖。
“每个孩子的回归,背后都有不少工作要做”,陈国梅说,收养或寄养家庭光有爱心是不够的。在爱心人士遇到困难时,也要给其多种支持,帮助他们和教育机构沟通,实现孩子的入学梦想,还要在养育过程中,一起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
无锡模式受到全国同行的瞩目
王翠萍是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她介绍说,这次把培训会选在无锡,就是因为这里的实务做得比较好。除了西藏的儿童福利机构没来,其他各省份的儿童福利机构都有代表前来,因而这还是一次实地交流会。9月7日,各家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参观了无锡儿福院,对无锡模式非常赞叹。有人已联系无锡方面,过些时候将组织院内多名骨干,再来一次无锡做交流。
“尽管全国其他机构设施都有,但儿童最佳的成长环境仍然是家庭。促进儿童回归家庭,无锡做得非常棒。”这是王翠萍对无锡模式的评价,“无锡在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引入社工,社工在机构内部不断创造家庭元素,通过模拟家庭等各种做法,形成家庭氛围,缩小同家庭的差距,促进儿童成长。同时也为孤残儿童创造机会,实现家庭回归。这样的模式有体系、有思路,走在全国前面,对全国福利院的发展有引领作用。”
社区或将出现专业的儿童社工
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是国内孤残儿童研究方面的权威人士,她表示,社工在孤残儿童的发展中非常关键。孤残儿童有其特殊之处,无锡做了很好的尝试。在她看来,没有社工的指导,一些家庭如果原本只是出于爱心收养孤儿,在遭遇困难后,孩子被退回机构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在会上,她还透露,从事儿童领域的社工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一些国外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果父母打骂孩子,将会被剥夺监护权,中国也在考虑类似的做法。将来每个社区都会有专业的儿童社工,对区域内的儿童养育进行监测和评估。这些社工将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比如家庭遭遇经济困难,孩子遇到营养不良和教育方面的问题,甚至受到虐待、暴力、伤害,儿童社工可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服务,来保障儿童的各种权利。据悉,无锡市儿童福利院也接手过离异家庭抛弃的孩子,如何保护这部分困境家庭孩子不受伤害,提供临时替代性服务也在研究中。
此外,针对孤残儿童成年后进入社会的问题,无锡市儿童福利院考虑建“中途之家”,教给他们生活和人际关系处理等众多技能,让他们的回归更加顺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