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市兖州区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顺应群众需求,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文明实践呈现出勃勃生机。去年以来,该区在省、市“四个100”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10个奖项,最近在上级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该区参选的“三人三扶三到位”项目获省银奖;“爱心来敲门”项目获济宁市金奖。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满足群众需求。”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认为,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应把群众所思所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项目上。
“自从五月份村里办起老年澡堂以来,每周二预约洗澡得排长队,那叫一个幸福。”新兖镇武村党支部书记朱宁谈起“为老”服务非常有成就感。武村把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党员活动阵地、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诚信积分超市等,村干部办公就在大厅,桌子就是服务台,干部不离群众的眼,群众有事找得着干部,实践站成了群众的“幸福大院”。
“建设实践站管用实用好用是根本,让群众进得来乐意来,其实就是群众的吃喝拉撒,但把小事做好了就非常暖心感人。”正在集中精力打造文明实践展示带的新兖镇副镇长王朋说,为老服务立足“孝”、为小服务立足“爱”、为困服务立足“帮”、为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立足“真”、为社会公共需要立足“实”,这是我们的坚守,也是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把“五为”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兖州区精心打造实施了“三人三扶三到位”“爱心来敲门”“窗帘之约”“银龄助老”等29个项目,积分制诚信超市基本实现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全城志愿”成为兖州市民的价值追求。
打通群众共建共享的“15分钟服务圈”是文明实践的初衷,也是兖州的一大亮点。该区充分利用文明实践站大院、主题广场、街头小广场等场地,辖区内部门单位和社团组织志愿者队伍都行动起来,开办“后备箱集市”“睦邻大集”“公益集市”,吸引了城里人前来休闲娱乐,营造了全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让群众感受浓浓的烟火气,激活了村庄人气和经济生活。
“走向全面小康的群众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其精神需要。”兖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建表示。为让群众精神生活更幸福,兖州区在设计打造文明实践展示带时,把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文明实践,新兖镇的“秀美花海 端信儒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在衣食住行中熏染“端信文化”的魅力;漕河镇的“麦香田园”以乡村文化振兴带起文明新风,“口袋”“脑袋”都富足;酒仙桥街道的“李杜双曜”则以李杜文化、泗河文化为主线,领略古诗文的风骚,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
兖州区推行“网格+志愿服务”社会治理模式,把“网格吹哨志愿者报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
该区整合社会资源,把志愿服务“融”入网格。将全区划分为834个网格,346名文明实践“专管员”、522名“热心人”、1395名文明实践家庭站站长,全部下沉网格参与社会治理,织起社会治理“一张网”。
在创新机制体制中,兖州区让网格化志愿服务“活”起来,着力打造“3+N”模式,即每个网格必须有理论宣讲、社会治理、“五为”3支志愿服务队和美德诚信+、文化活动、移风易俗等N支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在“志愿山东”注册志愿者已达11.4万人,队伍3635支,开展活动5.8万余场次,受益群众27万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王洪玮 郭庆浩 李梦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