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公益组织 > 详细

昆明黄家庄社区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公益慈善专项奖”

2025-03-17 16:27:15  来源:

央广网昆明1月20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近日,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征集活动中,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分类体系建设”下的“治理合伙人”获得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公益慈善专项奖”,成为云南省唯一获此专项奖的案例。

“治理合伙人”开拓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走进吴井路110号院落,“治理合伙人”的实践已在院落里落地见成效。黄家庄社区通过搜集吴井路110号居民的需求,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到楼院治理中,通过民主协商院坝会解决了吴井路110号引进物业、门房安全、电动车规范管理等问题,并在吴井路110号成立了物委会,居民区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交叉任职、共同发力,让院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吴井路110号院通过楼院治理建设思源水池解决用水问题(央广网发 万端端 摄)

而这仅仅是黄家庄社区在“治理合伙人”探索中的案例之一。近年来,黄家庄社区党委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依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方法,探索“强基+联建”“精准+创新”“融合+治理”的“3+”工作法,通过分类的体系建设打破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汇聚力量开启新的基层治理之路,最终形成多方参与,各方力量共同汇聚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让基层党组织基础不断夯实。

社区以“3+”工作法构建社区治理之力,使“互融共治”落在身边、构筑文明和谐邻里情、民主管理得人心,慢慢探索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柒家”社工室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以“治理合伙人”为代表的共治“家”社工室是黄家庄社区一直在努力打造的“柒家”共享主题社工室的内容之一,在黄家庄社区规划中,按照一室一特色的创建计划,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通过“四维一中心”工作法,以7个“家文化”为抓手,打造高质量和特色服务水平的社会工作服务室品牌。

社工“家”、助老“家”、共建“家”、共治“家”、爱心“家”、救助“家”、服务“家”是黄家庄社区打造“柒家”共享主题社工室的核心内容,在社区看来,社区治理普遍存在治理主体定位不清、社区管理资源匮乏、社区主体参与性不强等问题,而社区社会工作室作为社区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集结和反映居民诉求,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居民和政府之间的良性沟通,让政府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另一方面,居民参与感的获得有利于扩大社会治理的影响力,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能力。

目前,黄家庄社区构建的“柒家”社工室服务辖区群众5000余人,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增强社区治理能力方面,已组建一支“心悦”志愿者队伍对高龄老人提供暖心服务,深受社区群众喜爱。

基于“柒家”社工室打造的“37度安心家”老年人服务品牌(央广网发 万端端 摄)

“通过7个‘家文化’融合的‘共享家’建设提升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黄家庄社区党委书记陈高表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意味着社会治理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的社会主体共同治理,治理方式从过去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多方良性互动,更多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以更加多样的方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https://www.cnr.cn/yn/yaowen/20250120/t20250120_527046903.shtml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