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中,“高尚品格”占据着重要位置。他说,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是啊,我们今天是青青白杨,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这一代青年担负着何其光荣而艰巨的责任,扮演着何其重要的角色——既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改革力量,也是思想解放的先锋力量;既是创新创造的核心灵魂,更应成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一个时代的品格就是青春的品格、青年的品格,有了品格高尚的青年,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自然就不会低到哪里去。一个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精神的集中体现,青年应该成为一个社会道德高地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自觉的主要群体。
青年朋友们应该有这样的道义自觉,首先自身养成高尚的品格,在功利主义的诱惑下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被利益迷住双眼,不被消极情绪所传染,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践行公共道德;然后是用自身的高尚品格去引领社会,感染和带动更多人凝聚在社会的道德磁场中,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当这个年轻的群体都有这种品格时,自然能形成一个充满着感召力的道德高地,对整个社会也会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这就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意义。
青年朋友这方面历来做得很好,比如越来越让人瞩目的志愿服务之风,就是青年所引领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年轻人担当起了志愿服务的主力,他们的笑脸,他们的担当,他们对国家深沉的爱,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感,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喊出“四川不哭”,他们高呼“理性爱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担当。对这一次年轻人在芦山抗震救灾中的积极表现,习总书记也是赞誉有加,大批青年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支撑这种志愿精神、公益美德和奉献情怀的,正是融于他们血液中的高尚品格。
寄望于青年引道德风气之先,不仅因为这个群体是中国的未来,还因为他们拥有更强大的道德能力。虽然说践行道德没有年龄限制,坚守道德有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一个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鼓励,一个援手就可以了,但很多时候需要能力。对青年在一个家庭中生存状态的描述,我们常用的话语是:上有老,下有小——从社会视角看,很多道德责任就落在了青年一代身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老人,抓小偷,让座位,献爱心,等等,这些都需要能力,青年责无旁贷。
青年应该成为这个社会道德的生产者,而不该是消费者。中国当下社会的道德重建,最需要的是通过个体的实践为道德建设输入正能量的道德生产者,而不是想着从别人的道德行为中获益的道德消费者。都想着从别人的道德中获益,自己却不想去为道德输入能量,道德能量必然越来越微弱。所以,社会的道德建设最稀缺的不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而是走在路上扶起摔倒的老人、救起落水的儿童、托起悬空的孩子的人。只有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生产者,而不是道德的消费者,社会才会形成一种健康的道德生态。青年有这种能力,更有这种责任去生产道德,向社会输送青春正能量。
负责任地引社会风气之先,而不是被不良社会风气所左右,去生产道德输送正能量,而不是消耗道德生产戾气,应该成为这一代青年的思想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