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评论-观点 > 详细

评论:节俭 帮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

2013-11-29 13:45: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微博

  节俭能改变什么?由本报发起的这一讨论,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热议的话题。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大学生通过节俭提高了自己的行动能力,将钱用在了“刀刃”上,更善于经营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买完从成都回绵阳的火车票,兜里就剩一块钱了。”杨民今年6月自费去四川雅安的一家儿童活动中心参加公益活动,返程时,成了“穷光蛋”。

  杨民是西南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这个刚上大学时“特别喜欢下馆子”的男孩,生活的轨迹因接触了公益活动而改变,变得越来越节衣缩食。为了省下钱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他开始“回归食堂”,“三餐吃食堂,这样算下来,一天能省一二十块钱”。

  他对自己越来越“抠门儿”。最近他在网上看上一双标价400元的篮球鞋,对以前的他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但现在,“真是舍不得买”。

  如今,公益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公益上花钱就像花钱吃饭一样,是生活的必须。”杨民说,自己从来不认为这是一种“付出”,因为热心公益,让他“生活中的阳光似乎比别人多了一些”。

  如果说杨民省钱是为了做公益,服务他人,那么张灵科省下的钱则是“为我服务的”。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张灵科是一个典型的“双面人”,平时生活极其节俭,在自己的兴趣上花钱却“毫不手软”。

  他每个月的账单十分简单:吃饭240元,网费30元,电话费30元,加上其他杂费,一个月花销不超过400元。

  为了避免超支,每次出门前,张灵科都会默想一下当天的预算,“预算100元,那我就只带80元。”省吃俭用半年后,他的银行卡上增加了近两万元存款。

  不过,他省钱的时候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用起钱来,又是另一个极端。10天的云南旅程花了近7000元。但这钱,他花得一点也不心痛,“当初存钱就是盼着暑假去旅游的”。

  乐器、山地车、单反相机,在喜欢的东西上,张灵科也投资了不少钱。“钱从来都是为我服务的”,把钱用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为自己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四川大学新闻系学生杜修琪将钱也花在了自己的兴趣上——买书。今年“双十一”,当许多人在抢购打折服装的时候,他上网抢购了一大堆书。

  杜修琪是个“购书狂”,每个月都会买200元到500元的书。不过,杜修琪从来不向父母多要生活费,偶尔钱包告急时,他或是做兼职或是每餐减菜只吃白米饭。对此,他说:“看书能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还有什么比这钱花得更值呢!”

关键词:规划 生活 自己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