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华社报道,中办、国办新近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指出,扶贫开发工作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要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改革思路对今后抓好扶贫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农村脱贫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我们设定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发生贫困的原因在不同层面上有很多,但直接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农民的有效工作日,二是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农户如果能卷入现代分工体系,其一年的工作日越长,且生产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则农户的收入越高。归根结底,农村脱贫问题就是一个充分就业问题。在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户的收入也越高,所以,劳动者文化知识素质也是影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如果因为资源匹配程度存在障碍,农户无法在农村有效使用自己的劳动,无法充分就业,就必然发生贫困。我国农村的贫困现象,基本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两个路径。
第一个路径是农户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在城市成为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取得大体正常的劳动收入。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下,农民在城市的有效工作日是农村的多少倍,其收入也会是农村的多少倍。“意见”此次提出支持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显然也有助于鼓励他们“走出去”。
第二个路径是政府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市场环境的同时,积极扶持商业资本进入农村流通与服务领域,引进新的适用性技术,以改善贫困农户的资源匹配条件,提高贫困农村在国内的区域比较优势,使农户能在当地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有效工作日。“意见”提出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流通网络;推广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等,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以上脱贫致富的路径,根本上离不开市场的作用。应大力推动市场建设,降低农户进入市场的成本,把农户卷入社会分工体系,促进其提高生产竞争力。没有这个条件,即使农户很勤劳,产品也卖不动,收入就提高不了。这就要求国家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改善农村道路设施,鼓励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展开平等竞争。可以看到,“意见”明确将推进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农村电力保障工作、贫困村信息化工作等,这无疑将为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