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政策真要提上日程,还是要慎重。相应的配套服务必须得跟上。城市规划、道路设计要科学合理,更便利生活。
就机动车限行常态化问题,石家庄有关部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消息称,除一名私家车代表不赞成外,其余代表都支持限行。不过,从网上跟帖看,反对限行的也不少。
如果单从征求民意的角度看,这种座谈会的形式,只是了解民众各种看法的有效途径,不能成为限行意见的民意听取方式,更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毕竟,这不是听证会,也不是科学的抽样民意调查。座谈会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决策者来说应当明晰,不能张冠李戴。若要真正听取民意,并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还得在更大范围内、用更加科学客观的方式来进行。
以清醒理性的态度视之,特大、超大型城市的机动车限行问题,迟早都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毕竟,车多了,大家都走不快,使整个社会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因子。雾霾人人讨厌,但不能一到限行,就决不允许动自己的奶酪。治理雾霾需要多管齐下,汽车尾气问题也需要摆在大盘子里来通盘考量。但是,限行政策真要提上日程,还是要慎重。
评论员郭绵山
那么,就会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限行真到了势在必行之时,我们应当怎样做得更好?换言之,相应的配套服务必须得跟上。城市规划、道路设计要科学合理,更便利生活。
还必须看到,限行不能成为民众出行的“滑铁卢”。人们驾车出行,图的是方便。如果限行之后,公交线路并没有增加,运力并没有增长,出租车也不好坐,结果就会让人们的出行生活很不适应。有石家庄网友就称,“已经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比较发达,起码有地铁或者轻轨吧,看看石家庄现在只有公交车,而且平时车上都没有地方上人,如果限行了,如何保证输送能力”?从这个意义讲,限行决策做出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提升公交运力,保障市民的出行不受阻。否则,限行决策就是在培育自己的对立面。
具体到石家庄,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一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大势下,一体化发展成为诸多决策的基础考量。前不久京津冀晋鲁蒙六地称,将联合开展跨区域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管,为的就是共同治理空气污染。在未来,这种一体化的施政理念和方式,将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在各项决策和政策中。那么,如果真要限行,则必须考虑同步对接问题,不能你限这尾号,我限那尾号,让民众无法在城际间自由穿行,岂不害苦了大家?
由是,在决策出台之前,还是要下足听取真实民意的功夫,写好服务民众这篇大文章。如此,民众才会对决策表示接受,即使不想接受,起码也能给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