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也许有个轻重缓急。哪一方面能有长足发展,就已经可喜可庆了。
法律出台稳点儿。非常赞同公益慈善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关于《慈善法》不急于出台的见解,现行法律不是支撑不了目前的公益慈善,而是执行不力、运用不足的问题,越经过实践磨合,越能发现问题,越能为《慈善法》的全面准确提供准备。与其强调快不如强调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机制建设快点儿。公益慈善组织理事会机制,透明机制,行业自律机制,联合机制,救灾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不能光着急不行动,这总体是公益慈善行业自转的问题。至少可以发展、改善、创新、试验,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相当影响、较具号召力的公益慈善组织有积极推动的责任和义务,市场中有竞争,但不能一味强调竞争,该合作共谋的还必须共举。
专业培训多点儿。随着社会组织大量增加,专业人才稀缺,高校培养的速度,低于实际需求速度。因此,专业培训组织的建立和实施有效、有规模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各公益慈善组织也要加大专业培训的投入,这是最为长远的投资。
社会参与广点儿。不论是众筹也好,小捐赠额公益产品也好,主要取决于社会参与度。现在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不够丰富,社会选择余地小;二是人们公益意识还有待提高。两方面都需改进,促进信息、市场、需求、认识的进一步对称。
组织方式活点儿。去年“冰桶挑战”掀起一阵热潮,给中国公益慈善带来诸多方面思考和影响。但有一点基本的,就是公益活动方式越灵活,社会触点越新颖,参与要求越简单,捐赠数额越可承受,参与的人数就越多。这是我们最该受到启发的。
公益传播宽点儿。在和社会各界接触过程中,除做了公益慈善的人和从事公益慈善的人,感觉一般人对公益慈善还是了解少、关心少,可见公益慈善的传播还很薄弱。媒体上公益慈善栏目靠后、时段太少、内容不够丰富、专业媒体太少、专业人士稀缺等等问都应引起重视。尽管有“中国公益新闻年会”等知名传播品牌,但对社会需求来讲各种媒体公益慈善传播还远远不够。
支持草根猛点儿。今年大概是草根组织建立、发展较多、较快的一年。草根组织要想生存发展,存在着定位、专业、领域、项目、能力、社会认同与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但有能力的公募基金会的支持至关重要,帮助他们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像中国青基会新工场、云南青基会的志愿团队、北京青基会的联合劝募平台等,才能共同促进草根组织的发展,丰富公益慈善市场,这也是公募基金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