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改革开放带来了史诗般的进步,那么矢志不渝、接力奋斗的脱贫实践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描摹中国发展的鲜明底色,更对世界作出重大的贡献。
“中国几亿人脱离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这个成就了不起!”“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国家书写中国这样的成功故事。”在日前召开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赢得广泛赞誉,中国独具特色的脱贫经验,得到与会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智库代表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向该论坛致贺信中所言:“特别是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同时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力度、规模和影响,人们愈发感受到中国扶贫的历史意义和世界价值。如果说改革开放带来史诗般的进步,让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那么矢志不渝、接力奋斗的脱贫实践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描摹中国发展的鲜明底色,更对世界作出重大的贡献。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将消除贫困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并一以贯之推进执行,不仅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也属罕见。40年来,中国减贫人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有人如此评价,“如果没有中国的扶贫成就,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全球在消除极端贫困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中国”。当前,中国正朝着“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迈进,这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提前了10年。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底气说,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在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则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又一大贡献。宏观层面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战略,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政策设计上,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扶贫工作体系,为高效脱贫提供制度保障;实施角度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注重提高内生动力……这些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看来,“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与实践经验和制度探索相比,中国扶贫背后的价值追求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减贫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说到底,还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论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都标注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坚守,也激发着精准扶贫攻城拔寨的伟力。“以人民为中心”让扶贫事业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也成就了更大的意义。由此而言,中国独特的治理智慧和政治哲学将照亮人类走向更好未来的道路。
湘西十八洞村是湖南省首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面对前来取经的人们,当地人表示,十八洞村不依靠财政修路、盖房,村里脱贫靠的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这是每一个村子都能复制的经验”。当前中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世界上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从改革开放40年的脱贫实践中汲取养分,我们必将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减贫事业取得更大胜利。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