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评论-观点 > 详细

“就业优先”背后的“最大民生”

2019-04-04 13:23:17  来源:

今年两会期间,通览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参加审议和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不难发现,“民生”是高频词汇。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闭幕会上讲话时,对各位委员提出的要求就包括“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还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与之呼应,“就业优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这一变化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不少研究经济形势的专业机构,察觉到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外,增加了“就业优先政策”。而国内民众更多地则是感到暖意、增添信心,“国家这么重视,咱们的就业肯定没问题”!

事实上,“就业优先”背后的意味,远不止于此。

就业优先,是中国兜底线、稳大局的关键之举。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大势。有就业,民众才有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消费。就业稳住了,市场才能稳,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拉动经济也就有了基础。稳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运行的“下限”。2018年,中国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均稳中有降,就业总体稳定。但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给就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明确“就业优先”,一方面是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为可能出现的冲击做准备、留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划底线,确保实现“稳就业”这个“六稳”中的首要目标,一旦就业滑出合理区间,出现明显波动或失业率大幅攀升等情况,可以果断采取调控措施予以稳定。

就业优先,折射了中国对经济增长的全新理解。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就业与GDP增长同向变动,稳住了增长自然就稳住了就业。经济增长的确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这也是中国要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但是,同样的增速下,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政策取向、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就业的影响截然不同。部分经济体就曾出现过“有GDP增速、无就业增长”“一边是GDP增长、一边是大量失业”的情形。此次明确“就业优先”而不是“增长优先”,表明中国追求的不是单纯的高增长、而是经济协调稳健的运行;中国看重的不是某个让外界惊叹的数字、而是牵涉民众最大利益的就业稳定;中国不要无就业低就业的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优先”二字不寻常。经济发展目标多元、政策多样。置于“优先级”意味着,宏观政策酝酿出台将全面评估其对就业的影响,让就业优先;政策措施的操作落实将统筹考虑其给就业带来的变化,让就业优先;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经济政策将注重与就业的衔接配套,如果发现有矛盾,让就业优先。

可以预期的是,“就业优先”不仅将稳稳地托住就业大局,还会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新改变:结构优化的步伐有望持续加快,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更强劲;中小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多支持,因为“小企业、大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民营企业早已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创新创业的空间将更开阔,因为创业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而这一切变化,正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新呈现,见证着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14日 第 01 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