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动物保护 > 详细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如何构建

2016-07-20 03:00:58  来源:南方日报

10月24日下午,温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温州市民间组织登记服务中心主任蔡建旺做客第四期广州社会组织讲坛,并围绕“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地方实践”的主题,与广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王福军,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会长王先胜,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广州公益慈善书院院长朱健刚进行探讨,共话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广州经验”与“温州创新”。

广州社会组织讲坛由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主办,广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交流中心和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协办,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承办,旨在通过针对热点话题组织论坛活动的形式,提升广州市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营造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主题演讲

借鉴“广州经验”打造“温州创新”

“温州有个最好的家具设计师说‘设计就是模仿’。其实所谓社会组织管理上的‘温州创新’,也是如此。我们完全借鉴了广州的经验,结合温州的实际,然后选择了党的十八大召开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才打出了‘温州创新’的旗号。”演讲一开始,蔡建旺就这样开门见山地说。

他认为,广州和温州都是经济改革的前沿城市,在社会组织发展上也有很多共同点,都非常注重创新,如果两相比较,他愿将“温州创新”归纳为三点最可贵之处:理念上更创新,触角上更灵敏,行动上更迅速。除试水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注册、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公益创投等举措之外,蔡建旺认为:“最大的创新在于,在国内第一次提出把社会组织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国务院正式出台鼓励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就业的优惠政策,并将社会组织工作经历纳入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验范畴,实现“一举两得”:既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又解决社会组织人才稀缺问题。

对于未来,蔡建旺表示:“温州的创新还在路上。”

他说,温州目前的改革还不尽如人意,改革需要一个过程,要“真改革”就不能停留在文件上。未来温州的改革创新还需要政府的坚持、学术的引领、法律和政策的规范以及所有温州人的智慧。在学术方面,已经特别邀请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在温州设立分院,以更近距离地对温州的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接下来,蔡建旺大胆提出,温州希望“重新定义社会组织的内涵”,这将包括六个主要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将成为未来中国实体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呈现重要价值。第二,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却有必要学会追求合理利润,只是利润不分红,即“社会企业”模式。第三,社会组织向社会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有必要引进市场经济中的“客户需求”等理念。第四,社会组织要建立自身的造血系统,不能为社会公众创造价值的社会组织没有存在的必要。第五,社会组织须大力集聚人才就业,没有人才集聚的行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第六,社会组织的能力大小,将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

点评

创新,才能促成变革

王福军(广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今天的主题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地方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全国各地都面对一个类似的局面:尝试突破10几年前设置的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法律框架。比如温州的创新,比如广州近年的改革,实施八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注册、取消年检等举措,都是对过去旧的框架的突破。未来在法律和政策方面,或许还有更大空间。

王先胜(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会长):其实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可以看到,一直以来都是地方经验在引领整体的改革。各地方都在寻求对旧有规则的突破,谁突破得好,就采用谁的办法。“广州经验”和“温州创新”都是目前在全国领先的突破。

徐永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政府政策突破的方面,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公益慈善行业受到落后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多重束缚,要有人去突破,去变通,去创新,才能促成变革,比如目前民办非企业就面临着“五不”的困境:不掌握财权,不准分红,不可抵押融资,不可设分支机构,不免税。还有一些已经明确了的改革方向,比如政社分离、去行政化、去垄断化,仍停留在纸面上,需要切实落实到位。

关键词:如何 构建 体制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