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益,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
不过,公益并不好做。国人习惯以“做好事不留名”来要求别人,而自己甚至连公益的边儿都不沾。
7月17日—7月24日,一周时间,我几乎屏蔽了所有日常工作,亲身投入到融创2016英苗助学活动,跟着公益团队一起,将贵州贫困山区的八个孩子接到北京,体验不同的世界,顺路将筹集好的物资送到学校。
芳武村村民送别进京的8个孩子
艰苦助学路 感恩村民心
这两天,常有朋友问起我在贵州的感受,作为一个平原长大的孩子,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山!真!多!所有的建筑、道路几乎都是依山而建,这里山水是主体,人居只是陪衬,故而我惊叹于贵州人的勇气,竟敢把村寨建在悬崖峭壁。
进山支教有多难?同行的志愿者张老师曾统计了一组数据:北京飞到贵阳2.5小时,贵阳到剑河乘大巴3小时,剑河到南脚码头0.5个小时,南脚码头到观音渡码头3小时,下船后从山脚到村子步行1.5个小时。一共耗时10.5个小时,这还不算每个地点之间的过渡。
物资抵达芳武小学
与沿海、平原的便利交通相比,这里天然缺少致富的必要条件——道路,尤其是融创公益助学的帮扶对象——贵州黔东南剑河县芳武村,几乎有些“与世隔绝”的意思,村里保留了农耕文明的原生态,很多家庭年收入不过1000多块钱,年富力壮的村民被迫外出务工,以补贴家用。
进山途中,正赶上芳武村修整山路,下山劳动的村民见到融创助学团队,会不约而同地道声“谢谢你们!”“辛苦啦!”
原来,去年5月,融创曾经组织三十多名志愿者进山,将大批支教物资亲手交到芳武小学师生们的手上。如今,“英苗书屋”和体育用品已经成为孩子们看书学习、运动健身的“好伙伴”,多媒体教室让孩子们可以看到城里的名师授课,足不出山也能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们做了最艰苦的准备,自带帐篷、驱蚊水,泡面买了两大箱。到了村子,把物资安排妥当,夜幕已经落下。村民准备了大盆猪肉炖豆腐、碗里盛了腌制的鱼块,醋味厚重,外面抹一层密密麻麻的辣椒,啤酒和雪碧瓶里装满了米酒……
四十出头的王文艾皮肤黝黑、褶皱,略显苍老,吃饭的时候,他不住地向我们敬酒,他说:“自从去年你们来了以后,孩子们精神面貌好了很多,经常有孩子问我‘叔叔阿姨什么时候再来?’我跟他们说,你们好好学习叔叔阿姨就回来!”
王文艾是老师,也是校长,几年前农村撤点并校之后,芳武小学仅保留了一、二年级和学前班,同事陆续都离开了,只剩他一个人坚守。家里人也劝他往城里走,王文艾不肯,“村里的孩子一茬接一茬,放弃谁都不忍心”。
芳武小学现今一共有31个孩子,父母大都外出打工,留下他们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封闭、自然的环境既培养了他们淳朴、纯洁的气质,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孩子消极、自我、不善交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