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动物保护 > 详细

“花样筹款”逼问慈善之“痒”

2016-08-16 00:26:49  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为了给患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4岁儿子一凡筹集医药费,昨天,广东河源的邹先生在北京街头穿着《植物大战僵尸》中向日葵的服装,5元一张求与路人合影。邹先生说,孩子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了肺部感染,前期已花了50多万,后续治疗费用还需要至少20万。(8月14日《京华时报》)

这样的筹款花样已不鲜见。6月16日《京华时报》就报道昌平区回龙观东大街附近,来自广西桂平的何女士头戴面罩,当街扮演“蜘蛛侠”,举牌求路人拍照,为身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5岁半儿子小威(化名)筹钱治疗;5月23日《杭州日报》曾报道,一张小姑娘在杭州武林广场上当人肉靶子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图片里,女孩呈“个”字型站在一块大木板前面,木板上写着“人肉靶子,十元一箭。”为得白血病得姐姐筹集治病的钱。

这样的筹款方式令人悲叹,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正常人都不会这样作弄自己。但更需要叹的是,慈善救济机制的阳光是不是能照到每一个角落。

由于街头筹款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民众无法辨别真假,一般的普通花样的筹款大多被民众无视甚至厌烦,这使得那些急需筹款救急的人不得不为筹款出奇招。但是这样的奇招一时新鲜或许起些作用,但相继用的多了,民众又会处于无视状态,是不是有被逼着再用更奇特的招数?但总有用完的时候。

“花样筹款”的逐步升级,其实是对慈善之“痒”的逼问。

首先,由于这种筹款方式使得民众难辨真伪,骗钱的人会伤了民众的慈善之心,而且殃及到真正急需救助的人,这些人可能因民众的犹豫而被耽误。即使是民众及时救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也不知这些善款多了还是少了,是用到了刀刃上还是有些被浪费了。

其次,从社区组织到各级慈善机构以及公益组织缺少一张全覆盖零距离的慈善救助网络。如果有这么一个网络,或者社区能及时发现需要救助者,通过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对他们提供帮助;或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慈善救助指导的小册子,在急需救助时,就可按图索骥。如果有这样一张慈善网络,以组织的公信力去为急需救助者募捐,并次第公开急需救助者真实情况、善款捐助人及金额、善款使用情况、若善款用不完如何处理等信息,那么,急需救助者就不会为筹款绞尽脑汁花样百出,骗捐者也会渐渐没了生存的土壤,民众的善款得到善待后更易鼓励民众的慈善行为。

关键词:慈善 救助 这样 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