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隆宝,虽已建成全天候数字化保护监测系统,但普布仍喜欢在手头工作不多之时,带着望远镜去湿地附近走走看看,“每天不看到黑颈鹤好像少点什么。”
隆宝是藏语词,意思是有鱼有鸟的沼泽,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国首个以黑颈鹤及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在此设立。
普布已过知天命之年,在隆宝守护黑颈鹤已有33个年头。
“建站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到了黑颈鹤集中繁殖季节,只能在湿地旁稍干一些的地方扎帐篷守护,边巡查边学习监测。”普布说,“那时候一觉睡醒都是在水坑里,附近的村民还开玩笑叫我们‘青蛙’哩。”
记者在隆宝湿地所见,当通天河支流扎曲穿越而过,纵横迂回间,溪流连同大小不等的泉眼将隆宝草滩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的“沙洲”和“小岛”。
“在隆宝的黑颈鹤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只发展到如今的300余只。”普布说:“黑颈鹤选择隆宝是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好,就像人会选择好的环境生活一样。”
据了解,黑颈鹤作为高原生态变化指示性物种,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及芦苇沼泽间,其幼鹤每年5月前后在青藏高原等地孵化破壳,10月底成年鹤携幼鹤飞往较温暖的西藏南部、云南等地越冬。
“黑颈鹤被藏族称为格萨尔达孜(藏语,意为格萨尔王的牧马官),象征着高尚与纯洁。”普布说,“比起以前的巡护监测工作,现在已经轻松了很多,能为黑颈鹤当“保镖”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据了解,2018年开始,隆宝数字化保护监测系统开始全天候实时监测,目前除黑颈鹤外,此间鸟类种群数量由原先的61种增加到111种,斑头雁、赤麻鸭等从原来的几百只达到1万余只。
在湿地管护员老松它开眼里,普布不但是个称职的“保镖”,更是隆宝湿地里的“保姆”。
老松它开说,“从(黑颈鹤)产蛋、哺育小黑颈鹤、预防狼、狐狸等食肉动物威胁、直到小黑颈鹤学会飞的半年时间里,除了吃饭和睡觉,他基本上就把自己‘种到’了湿地里。”
而在普布看来,保护好鸟类的最好方式是让附近的牧民自觉参与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来,如今在隆宝10名湿地管护员。“人人都是黑颈鹤的‘保镖’。”
2016年开始,青海在中国首创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牧民为主、专兼结合的湿地生态管护员队伍。
“黑颈鹤对牧民有一种天然地安全感,有时候牧民路过,它都不会理,但它们对外界依然有很高的警惕性。”普布说,“在三江源,人跟野生动物之间的‘信任’正在重建,人们也很自觉地在保护眼里看到的一切。”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发挥着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截至目前,青海湿地面积为814.36万公顷,居中国首位,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