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放流中华鲟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刘中灿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已经“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近危”的中华白海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可能灭绝”的白鲟、连续5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的中华鲟,以及近年来时常现身长江的江豚……《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蓝皮书》物种保护部分,重点列出了15个重点保护物种,包括白鱀豚、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中华鲟、长江鲟、白鲟、胭脂鱼、鲨类等,其中长江水生野生动物占了一半。
长江江豚
近年来,关于长江江豚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3月23日,长江武汉金口段发现江豚跃出水面,来回翻转跳跃追赶嬉戏;4月21日,长江武汉段有江豚浮出江面数十次,专家初步判断约有10到12头;5月6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渔业村赣江水域,有成对江豚跃出水面……
蓝皮书指出,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和伞护种,具有重要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20世纪末至今,长江流域指示物种白鱀豚、白鲟已多年未见踪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分布范围亦呈萎缩趋势,其拯救和保护进入最后的“保种”阶段。
2013年,长江江豚被列为“极度濒危”,2021年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7年,长江江豚科考结论显示共有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鄱阳湖457头、洞庭湖110头。目前,江豚数量大幅下降趋势虽然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状况没有改变,且长江中下游干流的分布特征呈现出相对集中、日益斑块化趋势,各群体之间的间隔距离渐趋扩大,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隔离。
蓝皮书分析,长江江豚致危因素,主要有涉水工程建设、水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及有害渔业活动、非法采砂、航运、干流自然岸带衰退等。江豚的保护工作已全面展开,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迁地群体,已从1990年的5头增长至2020年的80头,湖北何王庙保护区的江豚群体也达到2020年的15头。
蓝皮书建议,为有效执行长江江豚拯救计划,各级各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协作,落实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学研究,建立监测和保护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保护力量的作用。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从长江江豚拯救联盟获悉,新一轮长江江豚大型科考,将在今年内启动。
长江中华鲟 连续5年未发现自然繁殖
5月21日,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揭牌。这是长江生态修复的武汉速度,也是保护中华鲟的湖北作为。
中华鲟和江豚都是长江重要保护物种,但中华鲟保护比江豚更加急迫。
葛洲坝截流前,已报道的中华鲟产卵场超过16处,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约600公里江段。1981年截流后,原产卵场全部丧失。1982年发现葛洲坝下形成一个新产卵场,至今仍是唯一的一个。
2013年,中华鲟在葛洲坝下产卵场的自然繁殖第一次出现中断,2015年出现第二次中断。2017年至2021年,连续5年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其野生种群数量也下降到15头左右,完全丧失自我更新能力。近30年来,虽然人工放流中华鲟累计超过700万尾,但其野生种群自然繁殖仍无法恢复。
蓝皮书指出,我国先后通过物种及其关键栖息地立法保护,长期大规模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人工群体保育和大量科学研究等专门针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筑坝、航道建设、航运、水污染、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中华鲟野生种群自我维持能力可能丧失,针对中华鲟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也存在不足,人工保种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根据《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到2030年,中华鲟的自然种群要得到有效恢复,并建立中华鲟遗传基因库;到21世纪中期,中华鲟自然种群要得到明显恢复,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人工群体保育体系完备,群体稳定健康。
此外,寓意“一帆风顺”的观赏鱼类胭脂鱼,其自然野生群体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已被列为“易危”种类。近年来,人工增殖胭脂鱼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其中,武汉市2021年在长江干流放流胭脂鱼18.2万尾。
去年6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渔民意外捕获一条野生胭脂鱼,体长72厘米,体重约5公斤,是该流域有记录的最大规格野生胭脂鱼。鉴于保护条件有限,此鱼被放生在信江河。
中华白海豚 海中“粉色精灵”亟待保护
中国特有物种中华白海豚,也被列入“近危物种”。它被称为“粉色精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最北可到达长江口,向南可至福建、广东、海南等河口水域,有时会进入江河。
中华白海豚的最大种群,发现于珠江口水域。中山大学2011年-2021年调查显示,珠江口及周边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约有2000头。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和威胁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亟待加强。
蓝皮书指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构建中华白海豚监测网络体系,完善种群基线信息库,推进重要栖息地保护;完善现有保护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制定保护技术规范;建立生态补偿与损害赔偿机制;加强野生种群恢复;加强科学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宣传和社会参与,强化民间团体合作和国际交流等。
海洋生物中,除了中华白海豚,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鲨类也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着重大影响。虽然没有我国特种鲨类,但本世纪初,我国对境内分布的82种鲨鱼物种进行评估发现,43种鲨鱼处于濒危状态、35种处于易危状态。目前,我国近海的鲨鱼年资源量为10万-15万吨,种群数量较小,资源量没有明显衰退,保护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