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环境气候 > 详细

节约 不过是举手之劳

2013-03-18 11:29:31  来源:北京晨报
  如果提出“浪费是什么”的问题,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个答案。除了已经深入人心的“舌尖上的浪费”,它还可能是小学生没用完就要扔掉的作业本,也可能是追时髦的年轻人用了不到半年的手机;它可能是上班族永远不关机的电脑,也可能是春节收到的一盒包装豪华而内容空洞的礼品。虽然看上去它们浪费掉的是个人的金钱,但其实它们正在一点一滴侵蚀着日渐稀少的公共资源。

  面子浪费

  “送礼一定要有精美包装,被很多人奉为‘送礼宝典’。其实我个人觉得送礼不在价值大小,几年前我一个同事过年从老家回来给我带了点自己家腌的咸菜,并不贵重,但我到现在都记得。”

  六两多茶叶包装四斤重

  春节一过,家住劲松的董女士家里堆满了各种礼盒包装,“有装水果的、装干果的、装茶叶的,都是节前收到的礼品。”让她发愁的是,这些空盒子除了占地方之外,一点用都没有,连收废品的都不愿意要。

  记者在海淀区一家水果店看到,尽管现在不是礼品销售的旺季,但想买到包装精美的礼盒并非难事。水果区摆着的蛇果礼盒长约50厘米、宽30厘米,盒子最底层垫着一整块防潮泡沫,上面铺着一层彩色的碎纸条,真正的主角——9枚被泡沫网罩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蛇果放在最上层。整个礼盒外面包裹着一层透明塑料,购买它的消费者还可以得到一个漂亮的手提袋装礼盒。记者留意到,这个礼盒的售价为88元。而附近一家大超市里售卖的散装美国蛇果,单价为19.9元/斤,大小、色泽与礼盒内的相仿。在超市称重发现,9个蛇果毛重约2.5斤,共49.5元,这样计算下来,礼盒装蛇果的包装就值将近四十元,相当于售价的44%。

  茶叶也是豪华包装的重灾区。记者在一家茶叶店看到,一款售价460元的“特级安溪铁观音”礼盒包装共有四层,最外层是镶嵌了皮面的木盒,盒里面铺着黄色的绒布,小袋包装的茶叶分别被放进五个小铁盒里。茶叶的净重仅为336克,但包装就有2公斤重。

  送礼一定要有精美包装,被很多人奉为“送礼宝典”。尽管政府管理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过度包装,但依然有商家铤而走险,主要原因就是包装精美的礼品显得价值不菲,迎合了某些人好面子、爱虚荣的心态。“别人都那么送,我们要是不那样就怕得罪客户。”在某快消品品牌从事销售工作的龚先生表示,过节送礼向来是随大溜,不能太出格,“其实我个人觉得送礼不在价值大小,正常的往来说明对方心里有你,反倒是收到比较贵的礼品说明人家肯定有求于你。几年前我一个同事过年从老家回来给我带了点自己家腌的咸菜,并不贵重,但我到现在都记得。”

  一抽屉U盘能炒一盘菜

  在市民赵先生家的书房里,随处可见各种印着某场会议标志的纪念品,包括半抽屉各式各样的U盘和手机移动电源、装满了两个笔筒的签字笔、在书架上占据了整整一层的笔记本等,而厨房的柜子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柜子摆放的全是各式水杯。赵先生和妻子都从事研究工作,经常要参加各种研讨会,会议主办方发放的这些小礼品让他们很为难。“拿回家吧,自己根本用不了那么多,要是不拿,好像也不太合适,人家都给准备了,扔了又觉得很可惜。”就这样,他们家里堆积了大量“鸡肋”:“这些U盘都能炒盘菜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会议喜欢把文具等当成小礼品送给参会人员。但实际上,这些礼品的利用率并不高。日前在东方君悦酒店大宴会厅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在主办方准备的资料袋中看到,除了厚厚一摞打印的会议资料外,还有一个装帧精美的证件、一支已经削好的新铅笔、一个新笔记本、一个已经拷贝好了电子版资料的U盘和一本今年的台历,近百名参会人员每人都拿着这样的资料袋。“我一般都随身带着采访本和笔,电子版的材料完全可以直接发到电子邮箱里。”参会的某报社记者表示,实际上资料袋里的大部分东西都可以省略,“这都二月了还发台历呢,我们家都有十来本台历了”。

  再堵也要买大排量车

  小汽车摇号政策实施后,买车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一件难事。“同事们都买上车了,我也赶紧考驾照参加摇号,摇了一年多才中签,年前买了一辆越野。”拿到来之不易的购车资格后,王先生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主要是讨论到底该买辆什么车。老人主张买辆省油的小排量车,王先生小两口则觉得应该买辆空间大的车,“我们想以后经常能带着父母自驾出游,越野车方便些。”最终,他们买了一辆2.0排量的途观,开了一阵之后有点后悔,“在城里开经常遇到堵车,开开停停太费油了,最多时能达到百公里十三四个油。不算不知道,一个月光加油就得一千多。”王先生工作的单位总共有160个停车位,但整个楼却有300多辆车,如果不是提前一个小时到单位,很难找到车位,所以他经常把车停在小区里。时间一长,车几乎成了摆设,只能隔三差五地把车开出来溜溜,以防停放时间过长没电再打不着火。他告诉记者,当初购置大排量车的初衷是一家老小出去玩,但实际上半年下来,只带着父母去过一趟怀柔。

  排气量本来是汽车发动机的一项技术指标,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却成了衡量“面子”的指标,许多人明明不需要,却非要买一辆“空间大、提速快”的大排量车,尤其是置换第二辆车的车主,第一次买小排量的还可以,第二次再买车就必须要换成大排量,而不是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这样的盲目行为既浪费了自己的金钱,也浪费了公共的社会资源。

  习惯浪费

  “这些年来陆续淘汰的有十几部各种款式的手机,配套的充电器、电池、耳机、数据线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三四个月换一次手机

  从iPhone 4到iPhone 5,从诺基亚Lumia 920到三星Note 2,在年轻白领张俐的手中,拿着的永远都是最新款的手机。大热的iPad系列,她更是出一个换一个,不算“新宠”iPad mini,家里还有四五个在闲置,笔记本电脑也有五台。

  “别人都用Android了,我也不能还诺基亚吧,聚会时大家都拿着手机谈论新下了什么好玩的软件,要是没有新手机都插不上话。”张俐告诉记者,她更换手机的频率基本是三四个月,“好几个手机用不了几天就有了划痕,所以就换了。再说身边同事都用新款的,我也不能太落伍。”而在她家的抽屉里,有十几部各种款式的手机,都是这些年来她陆续淘汰的手机,配套的充电器、电池、耳机、数据线更是多得数不过来,“这还不包括我送给亲戚朋友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半年换一部手机的人并不鲜见,即使一部手机按1000元计算,一年仅在换手机上的花销就有两三千,事实上,新款手机价格一款高过一款,花销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多数人换手机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或者是嫌原来手机出现小瑕疵,或者感觉原来手机跟不上潮流,或者认为原来手机功能不够全面。

  朝阳一家大型家电卖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在多数人手里,手机主要用来接听电话、收发短信、定闹钟等,大家偶尔会用手机拍照,其他大部分手机功能对多数人来说都只是摆设,年轻人用手机上网、打游戏的多一些,到我们这来的顾客,有很多人根本没弄清楚准备扔掉的那款手机到底有哪些功能。”

  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资料显示,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淘汰近1亿部手机,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和恼人的电子垃圾。

  待机能耗致一年多掏一月电费

  市民刘先生每天下班前都会关闭电脑主机,但他很少会把显示器关掉,“主机都不运行了,电脑不就是关了吗?”在他看来,自己算是办公室里比较注意节约能源的人,一些同事的电脑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终日处于运行状态,从不关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具有了待机功能,比如遥控开关、网络唤醒、定时开关、智能开关等等。坐在沙发上看完电视,按一下遥控器就放心离开了;笔记本电脑用完后,直接合上让它待机;夏末关掉空调,再使用就是一年以后,但电源插头一直插着……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正常举动。但实际上,大多数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也在消耗能量,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它们都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能源。有关部门曾做过调查,我国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一盏15瓦到30瓦的长明灯,一年平均耗电87.6度,占中国家庭平均每年电力消耗的一成左右。这也意味着,普通家庭因待机能耗,一年可能多付出一个月的电费。

  会议瓶装水一年浪费120万瓶

  在市民齐先生的车里,经常有一些半瓶的矿泉水,到了洗车时会把它们和空瓶一起扔进垃圾箱。“有时喝不完就顺手放车里了,也有时不知道是谁坐我车时喝过的,所以也没法接着喝,还是再开一瓶比较放心。”

  这样的“半瓶水”在酒店出现得更多。一般在酒店举行会议,主办方都会免费提供瓶装水,有的人能喝完一瓶,有的人只喝几口,出于卫生考虑,这些开启过的瓶装水一般都会被全部倒掉。日前,记者在东三环一家饭店就看到,一个会议刚刚结束,饭店里的3名保洁员,正把没喝完的矿泉水倒进桶中,100多瓶矿泉水大都只喝了一点点,剩下的水装了3大桶。

  “这样的事常有,看着就让人心疼。”在一家五星级酒店负责接待的陈经理表示,这属于常见的主观性水资源浪费,还有一种情况被他归结为客观性浪费,参会人员多会在会议间隔走动、交流,往往一回身的工夫,就分不清桌上的几瓶瓶装水中,哪一瓶才是自己喝过的。由于担心用错水瓶不卫生,大量仅饮用一部分的瓶装水被遗弃,再算上主观性浪费,每次会议过后都会造成大量饮用水和包装材料的浪费。

  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市旅游委几年前曾经专门算过一笔细账,2010年,全市中型以上会议接待场所共有5679个,可同时接待48万人左右;全年共接待各种会议25.7万个,参会人员约1731.3万人次。据初步统计,如70%的参会人员饮用瓶装水,按照平均每人次饮用1瓶计算,每年会议瓶装水消耗1211.7万瓶。按每瓶500毫升计算,北京会议接待年消耗瓶装水约6000吨。保守估计,即使有10%的水量未饮用而被丢弃,每年浪费水量也达600吨,相当于120万瓶饮用水。

  被迫浪费

  “光是语文一科就需要好几个本子,有预习本、生词本、造句本、作文本、笔记本……上学期的好多本都只写了一半,可新学期老师要求必须用新的,没用完的本也就只能扔了。”

  未用完作业本扔进垃圾箱

  随着中小学陆续开学,一批新文具又装进了学生们的书包里。而用了一半的作业本、半新不旧的书包、换个笔芯还能继续用的签字笔等上学期的旧文具,尽管很多还都能继续使用,但不少学生选择直接扔掉换新的。许多家长意识到文具的浪费,但对此也颇感无奈。

  在望京一家大型超市的文具区,包装精美的水彩笔、印着迪士尼图案的橡皮、几十块钱一个的笔袋等摆满了货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学以后文具销售高峰已经慢慢过去了,“前两个星期带着孩子来买文具的家长特别多。有的学生买碳素笔一下就买一盒。”市民张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母女俩一起挑选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练习本和书皮。“这么多本子用得完吗?”面对这个问题,张女士表示,这些必须按学校的要求来,“光是语文一科就需要好几个本子,有预习本、生词本、造句本、作文本、笔记本……上学期的好多本都只写了一半,可新学期老师要求必须用新的,没用完的本也就只能扔了。”

  在东四环外一个小区的废品回收站里,记者看到不少旧作业本和旧书本堆放在一起。随手拿开一个作文本翻翻,只有封面写了个名字,里面一张都没有用过。这家废品回收站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经常能收到大量的旧书和旧作业本,尤其是春节期间,每天能回收五六百斤。

  套餐用不完 月底狂打电话

  直到2月份最后一天,市民杨先生才意识到自己的手机话费套餐还远远没有用完,他赶紧拿起手机开始拨电话。“我先跟两三年没联系过的一个发小儿打了半小时电话,又让我妈给她的老姐妹打电话。”折腾了一下午,杨先生发现自己套餐赠送的通话时长还是没有用完。这样的情况两三个月就会出现一次,但由于他当时选的是运营商推出的iPhone 4S合约机,根据运营商的规定,如果要更换套餐只能提到话费更高的档位,“没办法,只能耗到合约到期,太浪费了。”

  与杨先生相比,另一种话费套餐浪费显得更冤枉。记者随机调查了10位手机用户,其中4位不能完全说出自己正在使用的手机话费套餐包含的内容,其中8位表示套餐中的某些内容是自己用不到的、用不完的,甚至从来不知道套餐里还有这样的内容,包括彩信、上网流量、可视电话等。于是出现月底结算时话费超支了,但实际上套餐中丰富的赠送内容却白浪费掉了。“我几乎不用手机上网。”从事货代行业的齐先生表示,他的手机话费套餐几乎十年都没有变更过了,“以前的手机没法上网,所以根本没用过这个功能,但我知道里面有上网流量,现在换了新手机也依然没有这个习惯。”他也曾经试图更换没有上网流量的话费套餐,但到营业厅一询问,发现根本没有这样设置的套餐,所以只好“被迫”接受每个月都会被浪费的手机上网流量。

  ■记者手记

  节约,不过是举手之劳

  小时候经常会被母亲告诫,要记得随手关灯、随手关电视、随手关水龙头。这些事虽小,却是养成节约习惯的开始。遗憾的是,很多人长大以后忘记了母亲的话。楼道里的灯彻夜不熄,不喜欢的衣服穿一次就扔掉,会场上一瓶水喝了一半就不要了……这些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我们说,反正不关灯是公家掏电费,跟个人有什么关系;我们说,衣服扔掉损失的是自己的钱,别人用不着说三道四;我们说,其他人的水和我的分不清了,我不喝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事实上,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言论。社会资源是大家的,谁也没有权力随便浪费。有数据显示,如果下班后不关闭电源,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均处于待机状态的话,全国每年将为此浪费的电超过12亿度。

  就像母亲曾经告诉我们的,节约是一件随手就能办到的事。如果不能每天做到下班前关闭整栋楼的灯,请先把自己头顶上方那一盏灯熄灭;如果不能把每一件衣服都物尽其用,请尽力把它们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不能喝光一瓶水,请在上面做个记号拿走接着喝。

  有人觉得,为了这点小事引起这么多讨论,多没面子啊!殊不知,这种言论本身就是不要面子。如果连这点面子都不顾的话,里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短时间内弊端不显,日子久了,必定会露出破绽。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动一动手就能兼顾面子和里子,何乐而不为?

  本期策划 张旭光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肖丹

  本版摄影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 吴宁

  晨报记者 柴春霞

关键词:节约 举手之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