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环境气候 > 详细

300人为病童“私人定制”公益遭质疑

2014-01-27 11:34:37  来源:青年网
300人为病童“私人定制”公益遭质疑


  近300名志愿者报名扮演“劫匪”和“人质”,只为一圆病童邹骏??的警察梦。最近,一场在江西新余市发起的全市行动引来全国各方的关注,出现在电影中的“私人定制”成了现实中的“爱心大片”。然而,这场“爱心大片”在一片点赞声中也夹杂了不少对于动用公共资源只为一人“公益定制”的质疑。那么“公益定制”究竟有否推广价值?在推广过程中又将出现哪些利弊的权衡?本期公益大家谈,邀请三方嘉宾展开探讨。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背景新闻]

  街头“上演”抢劫案为病童圆警察梦

  最近,江西新余的9岁男孩邹骏??成为最引人关注的草根明星。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经过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新余发布”、新浪江西和众多热心人的参与,小骏??圆了他的“警察梦”。

  2013年12月,刚上小学四年级邹骏??患上的“肌肉营养不良”病症非常罕见,全球范围内都鲜见彻底治愈的案例,但是及时治疗能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不久前,小骏??想当警察的故事经新余市官方微博“新余发布”报道后牵动了全城人的心,纷纷出点子希望助他圆警察梦。近3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扮演“劫匪”和“人质”。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3名“人质”和2名“劫匪”。

  1月11日上午11点左右,新余市一家大型商场前,3名“人质”被2名“劫匪”用匕首挟持。接到报警后,“小警察”邹骏??被派往现场参与解救“人质”。在一名女警察的陪同下,3名人质被成功解救,现场的群众纷纷爆发出赞叹的喝彩声。

  不久前,美国一名5岁的白血病患儿迈尔斯在“圆梦基金”以及市民和媒体的帮助下,他在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5日这一天,成功圆梦当了一天小蝙蝠侠。有网友称,帮小骏??圆梦就是中国版的蝙蝠侠故事。

  “爱心大片”因使用公共资源遭质疑

  不过,这场“爱心大片”在一片点赞声中,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有市民表示,不否认这件事情传递的正能量,但政府介入过多,并事前在贵微博预告,大量的媒体记者前去采访,让人感到有点“作秀”。也有网友表示,“帮患病儿童圆梦之类的事,应由社会爱心人士为之为宜,国家公权力并非个人私产,岂能任意处置?”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和私人慈善爱心行为不同,使用公共资源发扬爱心要更加慎重。虽然个体的不幸应该被同情,但同样是公共资源,如果仅为一个人服务,则有损公平性原则。“这类事情更该由民间机构、非营利组织来做。动用大众资源,或者说是公共财政纳税人的资源的话,规则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场颇费工夫的“爱心”策划,却遭遇了这么多质疑的声音,显然是新余市政府始料未及的。业内专家认为,圆梦行动有着良好的初衷,也确实体现出政府的善意和作为,但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怎样表达发声,才能为政府既赢来关注也赢来美誉?完美的策划,不一定带来完美的效果。这显然不仅仅是营销学的范畴,还涉及公共关系学和传播学,更关键的是,要考虑到民众的心声和他们真正的需求。

  大家谈

  本期嘉宾

  白敬轩 乐思汇公益志愿者联盟 负责人

  童 潇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薛 佐 公益志愿者

  Q1您如何看待这样为孩子“私人定制”圆梦的公益活动创意?

  传递正能量 值得鼓励

  白敬轩:我觉得这样的公益创意很好。曾经在辽宁,也有一个帮助白血病孩子的全市行动。这个小孩得了白血病,唯一的梦想是去到天安门看升国旗。于是,全市发起了圆梦行动,在市里模拟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景。孩子从医院坐车去广场,一路上市民志愿者扮演各种角色,模拟从东北到北京一路上的情景,孩子以为自己真的到了北京。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创意,而且挺感人的,圆了孩子的心愿,让孩子不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童潇:首先,从总体上来说,这样的活动创意是值得肯定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如今市民和市民之间,市民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信任度和互助度都在下降,社会上有很多的群体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活动的发起方策划这样形式的爱心行动,从大方向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薛佐:我觉得这个活动挺有创新的,用这样有创意的方式为小男孩圆了梦。现在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类型的活动去传递正能量了,让大家都能感觉到关爱的温暖。如果这个征集令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也会去报名做志愿者的。

  Q2对于有声音质疑动用社会资源来为个体圆梦的行为,您如何看待?

  只要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就应肯定

  白敬轩:对于这样的质疑,我觉得有些多虑了。这个活动在社会关注下进行,相关部门执行的时候必定是更谨慎的。

  童潇:这个爱心行动确实是动用了公共资源,但如果这是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而且能做到第一可以保证其他群众正常享受到公共服务,第二不是超常规范围,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不会引起市民恐慌等,这样的爱心活动是能够被接受和认可的。有意见的话,可以作为补缺的角度,不要每次一有新的公益创意出现,大家就对此吹毛求疵,很容易产生逆淘汰的现象。

  这样的做法,其实也符合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服务型政府。在国外,很多的当地政府都设有政府开放日和政府体验日,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不影响其他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是有这个空间和弹性去更好地发挥其为市民服务的功能。当然,这样的活动,如果交由民间机构运营,也是可行的。无论是哪一方,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项目做好。

  薛佐:如果要占用大家的资源,又或者是用老百姓纳的税去帮助这个孩子,我不太赞同。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发动社会资源,有场地的出场地,有志愿者的出志愿者,有经费的筹集经费,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Q3 您觉得这样的“公益定制”该如何开展?

  “公益定制”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白敬轩:我们自己组织的公益活动虽然谈不上如这般“私人定制”,但也是针对个人的行动会比较多。比如我们在去年底得知了一个白血病女孩的故事,通过各种活动为她义卖,帮助她圆梦。因为小姑娘只有4岁,愿望都是很小的,所以并没有动员多大的社会资源。

  公益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样的这点资源,是集中提供给一个人,还是平摊给更多的孩子,在这个问题的考虑上,我们往往偏向于前者。因为这样能为一个人提供更多的帮助,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本来资源就有限,分摊出去后,仿佛帮助的实际意义就不大了。

  童潇:其实在早些年,就有相关部门的领导提出过“公益定制”这个概念,“公益定制”能够满足被服务者个性化的需求。现在很多的大型公益活动,主要着眼于整个受益群体,着重的是铺开面上的工作。但随着一些活动发起方的身份越发社会性和灵活性,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对相关部门也好,还是公益机构也好,这都是其服务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开展“公益定制”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毕竟“公益定制”也有一定的挑战,它对于整个项目的设计要求更高,发起者需要更费心思、更费精力以及更费资源。这就是需要发起方自己权衡利弊了。

  薛佐:曾经我也参与过类似的“公益定制”活动,有农民工学校的孩子想见圣诞老人,于是我和一群志愿者们就主动报名扮演圣诞老人,还在教室里布置上了圣诞树、各类圣诞用品等等,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圣诞氛围。我是想让孩子真的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存在。这样针对性地圆梦更能为孩子们制造些难忘和快乐的回忆吧。

关键词: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