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这些年,上海城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每天产出的垃圾高达40余吨,需要300多名环卫工人昼夜清扫。“车窗乱扔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潜藏交通安全、人身伤害等多重危害。
为求有效整治,上海集思广益,推出破解之道:在公交、出租、货运等行业强化教育监督和内部惩戒,完善车厢内垃圾桶配置;在高架道路、越江桥隧等易发区增设监测点,及时捕捉、抓拍相关行为并进行曝光;招募1000名“文明行车”志愿者,配备行车记录仪,发现“车窗乱扔垃圾”行为当即教育、劝导和纠正。
“上海的顽症陋习整治工作,要以社会最关注、市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让市民评判,让市民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逐个击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夏天,上海市文明办会同相关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发起了一场“文明居住”大讨论,收集了10万份调查问卷,了解到违法搭建、欠缴公共事业费、高空抛物、乱扔生活垃圾、不文明饲养宠物及娱乐活动扰邻、乱停车、房屋“群租”等10类不文明居住行为最为群众诟病。上海由此发起“倡导文明居住、规范文明行为”金点子征集活动。
“80后”市民李杰超提了两条“金点子”:将违法搭建、欠缴公共事业费等业主列入不文明居住业主黑名单库,关联其涉及居住类的公共事务受理申请;让乱扔生活垃圾者负责一天的社区清洁工作。市民刘季建议成立社区养犬(宠物)自治组织,并与相关业主签订养犬(宠物)义务保证书,如违规可视情取消养犬(宠物)资格。根据各方意见和建议,上海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上海市民文明居住“十不”规范》(征求意见稿)。
针对日渐增多的地铁逃票现象,上海市文明办积极推动社会广泛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公序良俗上升为法律制度。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从去年8月起,上海地铁和市征信系统对接,一旦查获冒用敬老卡和伪造证件乘车者,只要身份信息齐全,核实无误,都将被纳入征信“黑名单”,进而受到“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配套管理机制约束,失信者将在升学、就业、信贷、生产经营、个人消费等方面受到制约。
近日,上海地铁运营部门海量地铁乘客中发起“最反感的不文明乘车行为”评议活动,引导文明出行。针对“先上后下”争抢座位、乞讨及设摊阻碍正常通行、挤于车门堵住上下车通道等“最反感的不文明乘车行为”,有关方面将共同研拟整治办法。(记者 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