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老师,眼前浮现出这样的影像:她骑着自行车走遍了27个自然村家访,仅自行车就换了4辆;为了学生的幸福,她为8个即将离异或已经离异的家庭调解使他们破镜重圆;她来回奔波百余里找到了班上出走的学生;她所教课的班级学习成绩常常在全镇拔得头筹——
昨日清晨6点30分,51岁的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语文教师李日华照常骑上她的粉色小自行车,奔向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从教33年,她第一次没当班主任,但她每天仍然提前一小时到校。她淡然亲切地答道,“闲着怪躁人的”。因为,那里有她倾注半生的事业。
眼前的李日华,眼镜背后的眼睛总是笑眯眯地弯着。中等身材有些驼背,常被同事调侃,但开朗的她总以“弯腰驼背干活不累”回应。“没当老师时不驼背,许是整天弯腰辅导学生落下的病……”李老师笑着说道。
1982年,高中毕业的李日华来到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位于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处,且距离三地城区均70里,被称为“三七铺”的乡镇小学一待就是33年,从垂髫少女教到如今两鬓斑白。
徒步百里找回出走的孩子
多年来,李日华坚持着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骑着自行车进行家访,累计行程2万里,自行车换了4辆,车胎换了60多条,铺集镇小学辐射的27个自然村遍布了她家访的足迹。她几乎能够记住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家长也很熟稔。家访不仅让她走近学生,也走近他们的家庭,甚至成为家长的主心骨。
李日华发现班里有个优秀孩子一段时间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一度下滑,经过追问,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因为一次醉酒动手打了她的母亲,她妈妈一气之下回到了远在诸城林家村的娘家,好几月没有回家,要离婚,孩子学习因此受到影响。于是,李日华晚上到孩子家中批评了孩子父亲的粗暴,并和孩子的父亲一起租车到远在诸城的林家村,去劝说孩子的母亲赶紧回家。三番五次地往返于铺集林家村两地,通过李日华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使即将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
为了还孩子一个幸福家庭,她为8个即将离异或已离异的家庭进行调解,使这些家庭破镜重圆。
“大伟(化名)爸爸去年走了,得知消息后我买了猪肉和苹果去看了他的妈妈和哥哥。”李老师说着。时隔8年,她还清晰地记得初见大伟时情景。“他的小脸满是污垢,头发因长时间不洗都粘结在一起,耳朵眼儿里都是灰,一身破衣烂衫,脚上的旅游鞋破了大洞,露着脚趾”。大伟家境特别困难,哥哥先天性痴呆伴有暴力倾向,因差点把大伟勒死,爸爸不得已才让他转学到铺集小学,妈妈在原先的村子里照顾哥哥。
李日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把大伟领到自己家,给他洗完热水澡,换上自己儿子的干净衣服,牵着他的手送到门口。大伟眼里噙着泪水,恋恋不舍地回头望着,突然“哇”地一声哭出来:“李老师,我想妈妈……”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李日华的心里,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像妈妈一样爱这些孩子。
大伟上六年级那年,一次因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了,说要到北京打工。李日华得知后,扔下吃饭的筷子,披上衣服就冲了出去。正是深秋的大雾天气,能见度不到5米,李日华把学校老师、亲戚分成几组,从铺集镇顺着到高密的路步行慢慢寻找。“要到北京只能从高密的火车站上车,沿这条路找就一定能找到!”李日华想着。走到高密火车站已是深夜,仍然找不到人,李日华最怕孩子遇上坏人,边打听着边往回走,一直寻找到第二天早晨,功夫不负有心人人,终于在村里的破房子里找到了大伟。
原来,大伟到了高密火车站,买了方便面后就没钱了,自己返回到村里的破屋子里烤火取暖,看到老师奔波一夜寻找自己,他满含热泪追悔不已:“老师,对不起。”李日华紧紧抱住了孩子:“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那一夜,李日华来回奔波了100多里路。如今,大伟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在部队接受锤炼。
学校老师们的“主心骨”
在学校里,校长巩绍鹏把李老师比作“定海神针”,“学校的老师们教学上、与家长沟通方面有困难,第一反应都是找李老师。”
刚开学,二年级一班班主任、数学教师王学良已经尝到了与李老师搭档的“甜头”。王学良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青年老师,“开学第一天,让扫完教室地面的学生回家后,我忽然想起还没拖地,等我急急忙忙跑到教室时,发现李老师独自一人在默默地拖地。肃然起敬四个字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感动。”
开学第二周上课时,王学良发现班里的座位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这一切也在李老师的运筹帷幄之中。“小祥(化名)有些远视,他需要调整;小强(化名)上课听讲习惯很差,小动作不断,必须坐第一排……”李老师一一点数刚相处不到10天的学生,几乎对每名学生的学情都了如指掌。
当然,李日华不总是老好人。昨天,他特地找到王学良,建议他数字书写时不能有连笔,让学生从小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语文老师田伟忠与李日华同事差不多20年。“李老师常常给我们拿主意,大家遇到困难,不论教学还是生活都愿意找李老师请教她。”田伟忠对此颇为感慨。一次,一名一年级男生一学期没上到一半,课本就被撕得没剩几页了。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总是推脱说没空。老师有点想放弃,和李日华透露这方面的情绪。李日华主动请缨与那位家长沟通,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成。最后,家长终于主动到校表示配合老师。“其实,家长都亲孩子,有时年轻气盛做事不理智,我们就从情感上感化他们,遇到孩子有点小进步马上反馈给家长,一来二去他们总会被说服的。”平实的话语不难透露出李日华的教育智慧。
李日华说,她只是想让学生们从自己身上感觉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在别人需要帮助,而他们又有能力对别人进行帮助的时候,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让这种关爱与温暖在他们身上延续和传承下去。
学无止境44岁她读出本科
“今天,我见到了乡村大海。”当李日华看到学生习作中的这句话,由衷地笑了。铺集镇不临海,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作文有话可写。李日华带学生来到临近高密的王吴水库,让学生感悟水的辽阔,一抒胸臆。
李日华平日注重体验式教学,尤其是作文课。“现在的学生多是圈养,缺乏生活经历,写作文时常常很空洞,因此有机会我就带学生出去看看,让他们有感而发,”李日华说。春天,她带学生走向麦田,去体验发现野菜的快乐,去桃园里赏花;冬日下雪天,她让学生先尽情地打雪仗后再动笔;秋天,她带学生去体验收获的快乐……
平日里,李日华做了许多课堂之外的事情。看到学生家里课外书不多,她就带着学生在周末乘公交车到胶州市新华书店去看书,一看就是一天。一瓶白开水、50元钱,是李老师与她的学生周末读书之旅的“标配”:两本好书加一顿快餐。李日华本人也是个“书痴”,家里、办公室摆满了教育、文学类的书籍,有时充当小型图书馆,很多老师想看书时常常去找李教师借书看。
阅读和写作,是李日华抓住语文教学的两大命脉,她所教课的班级学习成绩常常在全镇拔得头筹,在校内和校外推广她的教育经验。
爱读书,好学习,李日华为学生率先垂范。当年,高中毕业的她以民办教师的身份入职教育后,几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刚参加工作,李日华就在胶州师范学校进修,期间结婚生子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其后,她又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取得专科学历,并在44岁时取得福建师范大学远程教育本科学历。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李日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胶州市优秀教师,青岛市、胶州市优秀班主任,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文明市民。
今年51岁的李日华并没有开始憧憬自己的退休生活,相反她想多干些时间,因为她牵挂她的学生,她在工作中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记者 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