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镇牛角村村民质量义务监督员梁尧兴正认真地测量路面施工厚度。
坦洲镇永一村74岁的老人林海美热心参与到“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中来。
中山市民众镇三墩村96岁老人冯梅好,得知政府要为村里修村路时,自愿将一栋40多平方米的房屋给村道让路。除她以外,该村还有38户村民在没有补助的前提下,主动拆除了自家路边的房子。事实上,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民众镇——在中山,有21个镇区180个行政村的村民,在得知解决广大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走进村里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就在刚刚落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全面小康不能少了农村”成为焦点议题之一。这也意味着,全面提速农村发展,让城市发展成果有效辐射农村,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而对于中山市来说,这场旨在畅通交通毛细血管、激活农村经济、改善村民出行环境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也为该市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聚焦民生 将“交通先行再先行”战略推向基层
这是一场有别于高速、干线公路等交通要道建设,但受关注程度、受重视程度不居其次的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
这是中山农村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创建。两年多的时间,中山市将投入8.14亿元,全面完成全市1322条、总里程618.86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完工后将极大地提升中山整个路网环境。
近年来,受年度专项资金制约,中山每年完成的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仅有50公里左右,村级公路总里程、增长速度、密度及通达程度低于广东省其他地级市。在此背景下,中山市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广大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出发,创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推进模式,提出了用两年时间集中完成全市所有剩余泥土村道的硬底化建设的设想。2014年8月,中山市正式启动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村级公路畅通工程专项工作,将“交通先行再先行”战略向基层推进。
在今年由市民票选的十件民生实事中,“最后一公里”专项被高票入选,随后被市人大确定为2015年中山市人大一号议案。这场村路大会战,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了更多的动力和资源。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曾多次强调,作为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工程是今年“交通大会战”的“主战场”之一。他指出,民生工程要由“民声”来衡量,村民要求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尽管工作难度大,各镇区也要克服困难,保证把这项工作任务做到民心上。
按照实施方案,市领导将分片挂点21个镇区,其中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亲自挂帅,重点协调,督办里程数最大,建设项目数最多的民众镇。“在征求意见时,所有镇区都支持这项工作,”陈良贤指出,“说明我们选题选对了,就更要上下一心来破解农村发展的问题。”
审批提速 开通绿色通道探索“打包审批”
民众镇新伦村,有秀美的水乡风貌和肥沃的土地。由于早年村道不通,只能发展作物、养殖水产等基础农业。近年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大力完善村道建设,陈封多年的乡村旅游资源随着自驾车一族的到来而被广泛关注,目前该村逐步发展起的农业生态游,村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畅通交通毛细血管,或许将带来整个村貌的改变。在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的诉求下,“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显得尤为迫切。
为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快村路建设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最后一公里”专项也采取了并联审批的模式,开通绿色通道减少前置事项的审批时间。
村路项目虽然规模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期工作需办理规划、环评、土地、立项等一样不小,同时还有项目数量多、位置分散的特点,前期工作量巨大。为此,“最后一公里”专项创新性提出,采取按村居为单位或者镇内分片区打包办理的方式,通过集中办理提高办理效率。另外,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实行并联审批,并为专项工作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同时实行送服务下基层的做法,理顺前期工作办理程序,实现前期工作大提速,为专项工作的快速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为保障资金到位,“最后一公里”专项采取补贴资金时效性政策:即纳入专项工程项目库的项目,在专项工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可获45%的市财政补贴。为缓解经济较落后镇区财政压力,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时,相关部门还对民众、神湾、板芙、阜沙、大涌五个镇,给予政策倾斜,享受市财政高达65%的补助比例。
机制创新 村民充当监督员 实现家门口监督
家住坦洲镇永一村恒兴街63号的老人林海美,今年已经74岁。10月初,多年来一直是沙土路的恒兴街开始施工,由于以往每到下雨天,林海美老人家门口的恒兴街就会积水。得知恒兴街马上要开工修水泥路,林海美老人发动儿子儿媳自费买来排水管,并且与儿子儿媳们亲自挖埋排水管。
“老人家不用太劳累,施工队会解决的。”周围邻居劝阻她。
“我们盼这条路修成水泥路已经很多年了,现在这个愿望马上实现,政府为我们做好事,我们出点力也是应该的。”她笑着答。
其实,跟林海美一样热心的村民,还有背后一群热心的“义务监督员”。
过千条村路建设同时推进,工作量大,这给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考验。“我们由此想到,可以发动村民来做监督员。”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锡盆介绍,“采用村民监督质量的方式有几个好处,一是监督的是自家门前的路,监督员抱着自家建房子的心态去监督质量,具有外面人员无法比拟的积极性;二是项目就在家门口,义务监督员可以全天候实现监督。”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为此专门制作了教学视频,通过镇区和交通运输局的培训,培养了一批质量义务监督员。目前,共招募到400多名村民义务监督员,并已经考核取得义务监督员资格并持证上岗。而作为监督员的村民,有时还可以充当协调员的角色,工程修建过程遇到的问题,由村民义务监督员出面调解,更容易进行协调处理。
除村民义务监督员外,同时还明确镇区质量责任主体、市交通部门行业质量监管职责,专项工作形成了村、镇、市三级质量监督体系,通过层层严格把关,确保好事办好。(罗丽娟 郭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