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这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纪录片《迁徙的鸟》中的第一句话。影片告诉世人,全球每年有数倍于人口的鸟儿沿既定路线由北向南、由南向北迁徙,其迁徙之路少则1000公里,多则2万公里。飞行途中,有的鸟会不吃不喝一鼓作气飞到终点,有的是且停且飞,中途会稍作休息。“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类想象中那般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
在天津,有一群志愿者,为了候鸟补给地少受人为干扰,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常年守候在迁徙的必经之路上,保护鸟来鸟往。
王建民就是其中一位。26日,他像往常一样,带着照相机、高倍望远镜等出发,在沿渤海湾八卦滩、大神堂一带的自然海岸线上驾车巡护,他此行的目的一是劝说人们不要捡拾鸟蛋,二是找寻“遗鸥”。
幸运的是,这一天滩涂上没有捡拾鸟蛋的市民,而由30多只遗鸥组成的“先头部队”已经如约而至。他开始憧憬:半个月后,万羽遗鸥在滩涂上自由觅食、嬉戏,在蓝天下畅意翱翔的画面。
王建民是津城颇有名气的摄影师和资深鸟类保护志愿者。他告诉记者,在去年3月中旬的一次调查中,人们发现世界濒危、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这一带的总数超过11600只,而全球遗鸥种群数量仅为12000只。“说明全球的遗鸥种群几乎都聚集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海岸线上,如果这块栖息地保护不好,那这些鸟儿去哪儿呢?”
王建民的担心不无道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多年前就将东方白鹳列为濒危物种,估计全球成年的东方白鹳可能不足3000只。
鸟类择地而栖,它们用翅膀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生态指标。“我今天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能够看到鸟的生存环境还在,看到鸟每年能够健康地回来;将来我不在了,湿地还在。倘能这样,自己一切的付出都值得。”王建民说。
随着人们生态文明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候鸟,并参与保护湿地、保护候鸟。今年1月,一位天津市民驾车在高速公路边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鸟。他把大鸟放到车上并联系了护鸟志愿者。后经确认,这只大鸟就是东方白鹳。据王建民介绍,现在这只东方白鹳已经恢复健康并安装了野外追踪器,几天后将被放归自然。
王建民还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此前获救的几只东方白鹳的近期活动轨迹。
据他介绍,研究认为,全球约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东亚至澳大利亚”迁徙线正好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过。这里是候鸟重要的补给地,同时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作为这场鸟类迁徙过程中的重要驿站,统计显示,迁徙时节,天津最多可以见到近250种、30万只候鸟。(记者 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