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环境气候 > 详细

四川魂断脱贫攻坚路上的七勇士

2016-04-01 11:11:17  来源:
原标题:四川魂断脱贫攻坚路上的七勇士

四川7名脱贫攻坚路上的勇士,在勘测精准扶贫重点项目之一的“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路”(以下简称“峨马路”)途中,突遇道路边岩意外崩塌倒在了扶贫路上。

地处四川西南的大小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大扶贫片区之一。峨马路是联接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唯一的交通通道,打通该路后对小凉山腹地的彝区民众脱贫奔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川——始终把路放心中

王川在交通战线工作32年间,从公路养护总段的普通干部到乐山公路建设管理的指挥员,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公路事业的热爱,都用心用情抒写在了一条条康庄大道上。

“再对峨马路进行一次全面踏勘,综合过去踏勘资料,尽快拿出详细规划。”3月3日上午,乐山市公路局局长王川在局办公会上作出部署。“这条路,难度大,就由我来牵头。”王川在会上称。

“明天早一点出发,一天打个来回。后天还要跑五(通)-犍(为)-沐(川)公路的事。”3月7日下午,王川与公路局农建办主任苏建荣、驾驶员江兵商定了马边行程。

3月8日清晨8时,江兵开车载上苏建荣、接上局长王川后,风驰电掣地驶向马边。

“沐舟路五马坪段一个波形护栅撞坏了,让联系沐川交通局及时恢复。省道103线猫猫嘴隧道前的路面,沉陷修补后出现病害、破碎,一处波形护栅还被撞坏;马边绕城线路面病害较重出现裂缝,让当天就安排处理。”乐山公路局养护科长黎生元回忆称,一路上王川就给他打了3次电话。

抵达马边县城后,王川一行与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局副局长(四川交通运输厅下派马边县精准扶贫干部)李志强、曾德林、邹杨、租用长安越野车业主陈世平会合,一起向峨马路马边段的三河口乡金家沟村进发。

中午13时左右,两辆车行至沙腔乡境内省道103线326公里加400米处时,突遇道路边岩意外崩塌,两车被巨石砸中掩埋,车上7人全部遇难。

“为争取踏勘时间,王川一行谢绝了在县城吃完工作餐后再出发的建议,按老规矩携带干粮,直接前往三河口乡金家沟村。”先期前往金家沟村等候的马边交通运输局质监所副所长梁元桥说:“他们如果吃了午饭再走,就可能躲过了,为什么不吃了饭才走呀?”

“从马边回来,我就陪你去医院抓药。”出发前王川对生病已有一段时间的爱人谢政许下“承诺”。然而,短短几个小时后,这对相伴近30年的夫妻却阴阳相隔,这一“承诺”已永远无法兑现。

站在刚修好的新房前,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一组村民吉部阿沙不相信“王川走了”。“这房子是他帮助我修的,他说了他要来走亲属,我要等着他来哟。”

女儿王希谈到父亲显得很坚强,“爸爸走了,最伤心的人是妈妈。这个时候我必须坚强些。有这样的父亲,我自豪。但最遗憾的是,他都没来得及看到我披上婚纱出嫁。”

李志强——短暂扶贫历程绽放永恒光彩

“我要把专业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2016年2月2日,科班出身的工学硕士李志强成为了四川省交通厅第一个派驻马边的交通精准扶贫干部。“第一次来马边,乐山到马边160公里山路走了3个多小时,让我亲历了马边群众出行的艰辛,一定要为改善马边落后的交通状况尽绵薄之力。”仅仅20天时间,李志强便实地踏勘了该县20个乡镇中的15个乡镇的交通状况。

2016年1月,得知要选派干部到马边助推精准扶贫的消息后,李志强踊跃报名,成为四川交通厅第一个派驻马边的交通精准扶贫干部。仅仅下派马边一个月,李志强就把马边当成了另一个家:3月1日,到交通精准扶贫项目——劳动乡柏香村、下溪镇珍珠桥村11.7公里村道达标建设现场指导;3月2日下班后,随同乐山市通达交通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到苏坝镇调研苏坝场镇绕线公路规划;3月3日,开完会后到永红乡督导永红至雷波谷堆乡公路建设情况……

李志强下派马边刚一周就遇上了春节,匆匆回到河北老家与父母短聚后,李志强便辞别父母,带着一大皮箱衣服和一摞工具书从河北老家直奔马边。“李局长,你离家远难得回去一趟,该在家多陪下家人嘛。”马边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邓建说,李志强笑着回应称“马边也是我的家,想要尽快熟悉、融入这个家,不早点来怎么行。”

同事在整理李志强遗物时,发现办公桌上还放着马边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交通项目报表、写满工程预算数据的纸条等。“李志强同志下来的时间虽短,在工作、生活中虽然沉默少言,但他已经融入了马边,他算得上真正的马边交通人,他的不幸我们都非常痛心。”同事们每次说到李志强都是一脸的遗憾。

“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文件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局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踏上工作岗位的李志强,在笔记本里写下了朴实的话。

邹杨——从平凡中走出精彩人生

生在马边、长在马边的邹杨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养育他的家乡,“能够回来参与和见证家乡交通事业的发展变化,真的很幸福!”为了马边高速公路这一梦想邹杨拖着身患胰腺炎的病体,先后多次到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乐山市交委等单位对接工作。其留下的13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修建高速路的基础勘察数据和进度大事记……

2010年,邹杨患上了胰腺炎,医生叮嘱他饮食和起居要有规律,并定期接受系统医治,但他只是在兜里揣上药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依然风餐露宿,早一顿、迟一顿;饱一顿,饿一顿。同事回忆说,他干工作太认真,太舍得拼了,曾经因胰腺炎突发晕倒在工地现场,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再迟来半小时,就晚了!”

“高速路是马边几代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邹杨不仅挤时间深造土木工程专业,还实地勘察、查阅资料,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密密麻麻地记满了13本厚厚的笔记本。“这些东西,都是他拖着患胰腺炎的身体完成的呀。”邹杨的师傅刘代明说,为了这个梦,他付出得太多了。

家人是邹杨心中最大的依恋。他的钱包里有一张女儿画的画,画中的他牵着妻子和女儿的手,笑得是那样的开心。而在现实中,他却很少和家人共度欢乐时光。女儿常常在电话中问:“爸爸你怎么经常都不回家陪我?”每次出差,他都会尽量给妻子和女儿带上一件小礼物;每次回家,他都要耐心辅导女儿的作业,和女儿分享学校生活中开心的瞬间。

遇难前5天,是邹杨母亲的生日,坚守在工地一线的他,在电话中匆匆对母亲表达问候,谁想这一通电话,竟成了他与母亲最后的话别。

苏建荣——交通建设的一块“砖头”

苏建荣的QQ名叫“砖头”,生活中的他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工作中的他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公路建设奉献了整整35年。

苏建荣出生于贫寒农村家庭,197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交通学校道桥专业,从那时起,他便与交通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峨边县组织修建境内第一条水泥路:省道103线(现省道306线)峨边段。苏建荣任指挥部技术组组长。有段100余米的腐质土软基,如不能彻底处置,将成为影响全线通行的瓶颈。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苏建荣带领技术组同志现场踏勘、查阅资料,用所学专长,制定出了科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换填处置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苏建荣曾在彝区工作17年,对彝区交通扶贫、民众对峨马路的期盼更是清晰在心。记者翻阅苏建荣生前笔记本时,《梦回农村通畅村道》中的最后一段:“让每个农民走上幸福路,是我们每个农村公路建设者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

峨(边)美(姑)公路是当时成都经乐山通往凉山州的唯一通道,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地质灾害频发。与凉山州美姑县交界的倚子垭口段,海拔3000米,每年近一半时间积雪结冰,交通中断。为保证基本通行,1984至85年,苏建荣受命负责椅子丫口道班的设计修建工作,养护峨美路。他长年呆在山上,吃的是干粮腌菜,住的是临时工棚,保质保量组织建成了乐山最为偏远道班,至今仍在为保障峨美公路通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峨边工作的岁月里,苏建荣大部分时间奔波在公路、道班上,难以照顾家庭。妻子徐萍在峨边养路分段驾驶洒水车,她告诉懂事后的儿子:“你是在洒水车上长大的。那时你父亲工作忙,你还不会走路,妈妈只好把你捆在洒水车副驾驶座位上。你从小坐的最多的不是儿童车,是洒水车。”

曾德林——志愿坚守彝乡的追梦人

曾德林曾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却把短暂的志愿服务变成了一生的执着追求。2009年,曾德林来到马边后,就把根扎在了这里,在马边成家安家,还把在重庆的父母接到身边。

“这个外地来的毛头小伙,到我们这样的山区,能不能吃得下交通人这份苦?”县交通局工程股股长、曾德林的“师傅”刘代明回忆起第一次和曾德林见面的印象。2009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曾德林以西部志愿者身份到县交通局,在“稀(泥沟)永(红)路”工程指挥部协助刘代明工作。在随后的工作中,曾德林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前辈的质疑:两个月的时间里,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持泡在工地,累了就在工棚里打个盹、饿了就啃几个烤土豆,冷了就和工人们挤在一起烤火取暖……久而久之,刘代明打心底认可并主动收下这个“徒弟”。

同事邓兵回忆称,2010年6月,和曾德林一起勘察银河电站公路建设项目,早上出门时还是晴天,下午返回时突然下起暴雨,公路塌方堵车,为了尽快把资料送出去,他硬是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按时把资料交到了指挥部”。

2015年9月,曾德林牵头检查劳动乡一条通村公路,在发现施工方水泥用量未达配合比要求、硬化厚度不够等问题后,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和返工。施工方老板为争取“手下留情”,私下托人给曾德林送来一个装满现金的信封,他当场拒绝。“质量不是儿戏,搞这个是行不通的,只有整改”。利诱不成,施工方便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威胁,还扬言要找人收拾他。曾德林全然不顾,他对身边的同事说:“我不怕这些人的威胁,最怕的是老百姓戳我们的脊梁骨。”最终,施工方按要求整改通过验收,并说了一句令人意外的话“对曾德林这个小伙子,我服了。”

2011年春节,他与同是西部志愿者的成都姑娘步入婚姻殿堂,繁重的工作让曾德林无暇顾及家庭,他不得不将母亲从千里之外的重庆接到马边照顾怀孕的妻子。近几年,乐山多个市级部门先后准备调他,他都选择了放弃,面对妻子的责怪和抱怨,他总是充满歉意说:“这里需要我,我知道你会理解”。

7年的彝区工作,曾德林对家人亏欠太多,还没有来得及弥补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在送别曾德林时,曾德林5个月身孕的妻子牵着4岁的女儿,小女孩抚着遗像望着身边人问,“叔叔阿姨你们知道我爸爸在哪儿吗?妈妈说爸爸去天堂修路了,但他怎么还不回来,我好想爸爸……”

乐山市公路局驾驶员江兵是一名复退军人,妻子没有工作,还要赡养母亲和岳母,抚养两个孩子。他经常把妻子的抱怨当成耳边风,领导和同事用车都随叫随到,常年奔走在彝区烂路、乡村小路、山区险路上,每月行程比其他同事多出1倍以上。由于彝区山区路途遥远,道路又烂又险,早出晚归成为了家常便饭,经常留宿边远地区,无法顾及家庭,但他始终一如既往地坚守本职工作。

马边居民陈世平,作为驾驶员在随同勘察小凉山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峨马路时,突遇道路边岩意外崩塌,因公殉职,永远留在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用生命绽放了淳朴厚道、古道热肠的道德情操。

王川、苏建荣、李志强、曾德林、邹杨、江兵、陈世平用生命和鲜血化成“扶贫路”上的路石,铺就着扶贫之路一路向前……(记者 刘忠俊)

关键词:路上 四川 曾德 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