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根本在于人,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打造一个幸福和谐美好宜居的环境。为更好地服务于民,提升创建效果,赣州不断加强创新,谋求新思路、新方法,为百姓带来更多优质与便捷的服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建立“警民共建服务站”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5月10日,在赣州市文明办、赣州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章贡区沙石镇派出所阳光·吉泰新城警务室与赣州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联合建立“警民共建服务站”,开创了赣州市志愿服务进社区的新模式。服务站将通过志愿服务与社区警务优势资源对接,在帮扶困难群众、安全维稳、便民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在爱的传递中满足群众现实警务需求。此举将成为警务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合作共建的典范,为推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助力赣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互联网+交管服务”带来便捷 足不出户搞定违章 自年初赣州市正式启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来,随着公安交管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引导试行,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交管业务的梦想得以实现,社会反应良好。南康区驾驶员李建着实感受到了“互联网+交管服务”带来的便利。 当日上午,南康区东山街办居民李建告诉笔者,今年1月份的时候,交警部门宣传可以利用互联网办交管业务,他于2月中旬按照宣传信息内容,用手机在全省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jx.122.gov.cn)成功注册了个人用户名,并到南康区公安局交管大队进行了信息确认。“现在好了,我只要动动手指进入服务平台,不仅可以随时查询到自己车辆的违章、驾驶证情况,还可在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要跑到交警队才能办好了。”李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建说,要是以前处理交通违法,他要带着驾驶证和行驶证去交警队,光来回的时间就要几十分钟,有时候还要排队等候处理,在交警办理好处理手续后,又要到银行缴纳罚款,相当麻烦,要是在外地工作的人那就更??铝恕O衷诤昧耍?灰???讣猓?媸彼娴囟伎梢圆僮鳎?阜种泳透愣ǎ?浅7奖恪?/p> 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助推养老服务业 赣州定南县老年人养护中心,只见青山怀抱、绿树相掩,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格外显眼。老人们三五成群在一起聊天、下棋、喝茶,一幅怡然自得的和谐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定南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该县总人口的12.9%,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该县老年人口的19.7%;全失能老人占该县老年人口6.7%。在这些失能、半失能群体中,80%以上的家庭面临着子女忙于工作、外出务工而疏于照顾的困境,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考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定南县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实现老有所依,更让老人们老有所医。 近年来,定南县为破解难题,着眼于长远稳定发展,先后赴南昌、上饶、九江、深圳等地开展调研,认真考察了公建民营和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运营新模式,形成了《关于在定南县探索医养结合型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调研报告》,从优先用地、税费减免、床位补贴、人员培训等方面,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国有、民营医院医疗资源向养老服务延伸,并制定了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养老服务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全方位加大了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 针对当前当地大部分健康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子女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机构的实际,该县立足高起点,超前谋划,明确提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必须将目标人群定位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走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新路,一次性解决当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面临的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困境。 为破解养老项目资金难题,定南县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针对医疗养老服务投入大、运营服务需要医疗技术支撑的实际情况,该县在不改变所有权性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参照PPP模式,将定南县老年人养护中心15年的经营权进行打包,面向全国有资质的医护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实现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融合发展。 为扶持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该县先后出台了《定南县养老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土地、项目奖补、税费减免、就业用工、医养融合、贷款融资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为突出社会医疗养老服务的公益性,要求该院优先接收孤老优抚对象和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 为提升服务水平,该县加强监管,着力把定南县老年人养护中心打造成集养老、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方面,该县要求养老中心生活设施设备按二星级宾馆配置;医疗、康复设施要满足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康复需求,同时对膳食、护理、康复等进行了细化,派出医院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养护中心入住人员分级分层次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我们一定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让老人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采访结束时,黄建忠说。 “文化+电商” 让农村文化阵地火起来 由于乡村受网络设施、物流配送、人才资源等条件的制约,电商步入农村最后一公里的脚步受到限制。同时,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因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去年以来,赣州市有关方面提出推进“文化+电商”试点。 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电商”推动了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化书屋的发展。同时,“文化+电商”建设,打通了农村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系统解决了农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实现“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 据介绍,去年以来,赣州市在安远和寻乌两县开展“文化+电商”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使“文化+电商”服务站成为百姓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电商产品交易的中心和村民打开世界的新窗口。 赣州采茶戏“嫁接”广场舞 文化惠民下基层舞出新天地 “阿哥阿妹唱采茶,矮步同开扇子花;水袖轻抛相起舞,长歌小调乐千家。”漫步安远城乡,随处可看见人们唱采茶、演采茶、跳采茶的身影。 作为赣南采茶戏发源地的安远县,近年来大胆创新,将传统浓厚的采茶戏曲融入现代时尚的广场舞,编排和创作了一系列赣南采茶戏广场舞,并在群众中进行大力推广,成为安远男女老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群众文化活动,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实现了文化惠民。 “每次送戏下乡,演员还没到,当地群众都早早地在场地等候了。”安远县文化馆馆长朱伟英说。群众对文化下乡的渴盼,源于群众对采茶戏有着强烈的感情和基础。很显然,每月一次的送戏下乡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如何让采茶戏文化真正走进基层、走向群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安远县一直在苦苦思索。 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合民间采茶歌、灯彩、客家方言和曲调而成,具有浓郁的赣南客家气息。近年来,安远县另辟蹊径,把传统的赣南采茶戏与现代的广场舞相结合,编排出采茶戏广场舞在群众中推广,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采茶戏广场舞动作的编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传统的采茶戏主要以剧情表演为主,对道具、场景和演员表演素质等要求较高。而现代广场舞则灵活简单、方便操作、通俗易学。如何将采茶戏用广场舞的形式进行表现,让两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该县文化馆采茶戏广场舞编排人员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和反复认证,最后确定,先从基本动作入手,以简单易学的指导思路进行舞蹈动作编排,并邀请广场舞爱好者参与编排过程。编排人员根据采茶戏丑角和旦角的各自特点编出了适合女性的《春景天》和适合男性的《斑鸠调》。同时,考虑到在采茶戏传承中的采茶戏进校园,对象是中小学生,传统的采茶戏因动作和音乐都不太适合中小学生。因此,编排人员专门编排了一套乐感明快,动作活泼,适合中小学生练习的采茶戏舞蹈《对花》。 经过一番精心的编排,如今,已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且较为完善的教材。经典的韵律配合现代的舞姿,采茶戏广场舞迅速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如今采茶戏广场舞遍布安远的大街小巷。 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项深入持久的工作,不仅是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地市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学会因地制宜,蕴含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走出一条拥有本土特色的创建道路。近年来,赣州在做好文明创建常规工作中,不断谋求新方法新思路,力求创城过程切切实实为百姓解忧,创城结果真真正正为百姓所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