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东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了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的环境质量和环保执法状况,并就2016年工作部署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据市环保局透露,过去五年,全市环境质量改善提速,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最高直降五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量全省第一,重点污染企业总数减少一半。接下来,东莞计划争取到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主要污染物浓度最高直降五成
据市环保局副局长香杰新介绍,“十二五”以来,东莞持续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大气十条”,5年共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6000多项。得益于强有力的污染治理,“十二五”时期,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19%至50%之间。
随着全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东莞蓝”已成常态。
其中,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07天,同比增加53天,达标率84.6%,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最高;PM10、SO2、CO、NO2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今年一季度,东莞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更是高达94.5%,同比上升11.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的改善态势。
在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香杰新透露,“十一五”期间,东莞以一市之力,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占全省22%,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占全省56.7%,为全省顺利完成减排考核作出了贡献。
在减排潜力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完成减排量分别占全省的26.48%、22.76%、40.84%和33.56%,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减排量居全省第一,不仅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减排考核任务和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考核任务,也为全省减排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污染企业总数减少一半
在推动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养殖等五大行业整体退出的基础上,“十二五”以来,东莞进一步加强落后产能的整治与淘汰,大力推进电镀、漂染、洗水、印花、制革、造纸等重点污染企业整治,重点污染企业总数减少了一半,生产废水排放总量减少近30%。铅蓄电池行业基本整体退出。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环保专业基地,入园企业总数153家。
其中,2015年财政投入20亿元补偿资金,采取超常规措施,淘汰造纸企业53家,总产能523.7万吨,占全国造纸行业去产能(2700万吨)的19.4%,淘汰关闭电镀、漂染等重污染企业35家,整治力度全省最大。
同时,东莞也进一步强化了环保执法的“保驾护航”。“十二五”以来,东莞累计检查企业15868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88610人次,处罚环境违法行为9285宗。尤其是近3年来,出动执法人员数、检查企业数、行政处罚数、行政罚款数连创历史新高,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至2016年4月,市环保局依据新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214宗,限制生产160宗,停产整治17宗,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1宗,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7宗。罚没金额、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数均居全省首位,环保执法震慑力日益增强。2016年以来,在按日连续处罚方面又有新突破,目前已有2宗涉嫌按日连续处罚在走司法程序。
试点推进VOCs餐饮油烟在线监控
发布会还公布了接下来全市环保工作的一揽子计划和目标任务。
香杰新透露,2016年,东莞计划完成35条河涌治理,重点狠抓石马河、茅洲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整治。针对首要污染物臭氧和PM2.5开展协同治理,重点推进家具、制鞋、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整治。今年还将完成1076家家具制造企业、324家制鞋企业污染整治提升。
按照生态创建计划,到2018年,东莞将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至2020年,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面完善并高效运行,多种污染物联合减排效果显著,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江库联网水库水质稳定达III类,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II类,东引运河、寒溪河等水质达到IV类,茅洲河实现不黑不臭,水生态功能基本得到修复。同时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香杰新表示,接下来,东莞将通过更多科技手段,创新环保监管体制机制。其中,将试点推进VOCs、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工作,抓好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