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县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坚持‘两手抓’的生动实践。”
近日,在平武县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县长李治平提出,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幸福美好地生活。同时,用文明城市建设的成绩,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
崇德向善、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感恩诚信……龙州大地爱心涌动,文明底色日渐厚重。
□ 周刚 本报记者 陈荣
文明滋养
为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平武县2010年成功创建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市,2013年又蝉联了这一殊荣。
2014年开始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以来,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平武县文明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近年来,平武狠抓文明城市环境的营造,城市环境基础工作有了较大改善,城市更加绿化亮化美化,城市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以“树立好风气、培养好习惯、建设好环境”为主要任务,扎实推进文明场镇、文明村(社)、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农村文化广场、志愿服务站点、道德法制讲堂、善行义举榜建设为载体,促进了全县城乡一体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人人参与
让文明成为自觉行动
创建过程中,平武始终抓住“人”这个根本和关键,充分发挥市民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推动形成了“人人都是建设主人、个个都是文明形象”的生动局面。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道德法制讲堂、文化科普讲堂等载体,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深化乡风民风、家风家训教育,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围绕先进典型事迹创作文艺节目,展现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以“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报恩寺社区的李海燕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报恩人》即将公映。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平武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平武县始终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本”原则,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全县49所学校实现了乡村少年宫全覆盖,已建成中央彩票公益金乡村少年宫7所,创建特色少年宫3所、优秀少年宫1所;投资75万元,在“七一”龙安中学建设了平武县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投资35万元建起了平武县青少年活动基地和培训中心。
为形成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平武把加强诚信平武建设、大力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了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同时,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完善信用记录制度,构建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和系列诚信创评活动。通过“百城万店无假货”“红盾春雷行动”“质量安全”“消费维权”“诚信广告”“春耕护农”“送知识、送服务—消费维权进万家”等一系列活动,抓好诚信市场建设,让诚信文化内生为日常习惯的养成,将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守望相助
以真情营造文明风尚
“参与社会化、平台社区化、活动项目化、工作规范化”,平武“四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5个,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08支,注册志愿者达2000余人。去年,《社区贴心人——李海燕同志先进事迹》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2015年“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成果征集活动“优秀实践成果奖”,李海燕被《党建》杂志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志愿者,她所在的报恩寺社区也成为全国先进社区。
记者在报恩寺社区了解到,从2005年报恩寺社区爱心志愿队成立起,现有注册志愿者800多人,每年都要开展爱心助考、学雷锋树新风、九九重阳祖孙同欢乐、文艺三下乡等爱心活动,并成立了19支义务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电设施,提供法律援助,帮扶困难居民。如今,“邻帮邻”已成为了报恩寺社区的新风尚。“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平武上下团结一心,以“美丽平武”为主题,更加突出软环境建设、社会风尚建设、市民素质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向着省级文明城市“三连冠”的目标迈进。来源:绵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