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4日电 生态环境部4月24日通报2018年度全国12369环保举报情况。通报显示,2018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联网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710117件,同比增长14.7%。从举报涉及的污染类型来看,2018年大气污染举报最多,占54.1%。
资料图:北京遭遇雾霾天气。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通报显示,2018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联网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710117件,同比增长14.7%,其中电话举报365361件,微信举报250083件,网上举报80771件,另外还有11754件国务院大督查网民留言、2148件其他渠道举报通过联网平台交由地方办理。江苏、广东、重庆、河南、辽宁、山东、上海等东中部地区举报最为集中。
2018年,全国“12369”电话举报举报量同比降低10.8%,其中20个省(区、市)“12369”电话举报量相比2017年减少,陕西、浙江、贵州降幅超过50%。全国微信举报量同比增长93.2%,其中海南、上海、吉林等14个省(区、市)增幅超过一倍。从举报量看,广东高居全国首位,仅一省举报量就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国各地网上举报仅占所有举报的一成,同比总体变化不明显,目前公众对这一渠道使用尚不充分。公众可以通过搜索“12369网络举报平台”或通过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官网“网上举报”栏目进行举报,并可以自助查询举报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
通报显示,全国举报的特点有四个特点。
一是大气举报仍居首位,固废举报量增长两倍。从举报涉及的污染类型来看,2018年大气污染举报最多,占54.1%,其次为噪声和水污染举报,分别占35.3%和12.6%,举报量相对较少的为固废、辐射污染和生态破坏,分别占5.9%、2.9%和0.9%。相比2017年,大气污染举报占比有所下降,减少了2个百分点,固废、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举报占比分别增长了3.9、2.5和2个百分点,其中固废举报量增长了2倍。
二是恶臭异味和烟粉尘问题突出。从具体污染因子来看,全国大气污染举报中恶臭异味问题和烟粉尘污染占比较高,分别占41.8%和33.2%。烟粉尘污染举报占比随季节变化明显,整个采暖季烟粉尘举报比例处于高位,占比均在35%以上,与非采暖季平均相差8.8个百分点;恶臭异味问题在7月-9月期间更为突出。
三是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严峻。在全国噪声问题举报中,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以43%的比例占据首位。从时间分布看,除2月份春节放假以外,其余各月举报量均占较高比例。重庆、广西、陕西、江苏的噪声问题举报相对突出,在本地全部举报的占比均超过50%。其中,重庆的施工噪声举报数量以2.3万件居全国首位。
四是各地举报热点行业差异显著。从全国举报行业情况来看,建筑、住宿餐饮娱乐、畜禽养殖、化工、垃圾处理、非金属加工制造等行业举报最多,六个行业举报量合计占到全国举报量的77.2%。受产业结构、管理水平等方面影响,各地主要举报行业差异较大。其中,重庆建筑业、黑龙江住宿餐饮娱乐业、上海和北京垃圾处理业举报占本省(市)举报量的一半以上,超过全国平均值一倍。湖北畜禽养殖业、新疆化工业、海南食品加工/饮料酿造业举报超过全国平均值约15个百分点。此外,浙江纺织印染业、贵州采矿业、山西和内蒙古煤炭业举报也相对突出。
通报指出,全国举报七成属实,各地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2018年,全国接到的举报中共受理605665件,有104452件举报因提供线索不详或不属于生态环境管理范围而未受理,受理率为85.3%。从查处情况来看,受理的举报中属实比例约为七成,与往年持平。对于举报属实的处理意见中,对企业下达限期整改和现场纠正的占比最多,分别为34.8%和32%。
生态环境部通过联网平台对各地举报办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监督,全年累计抽查举报1410余件,将其中答复不规范的150件转交属地环保部门重新办理;对媒体曝光、公众短期内集中反映或属地处理不到位的举报进行了督办;针对公众长期反映的污染问题,向11个地级市政府下发预警通知,通过抽查、督办、预警等措施,确保了各地及时、妥善处置公众举报,推动了公众关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通报提到,部分地区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各地紧密围绕公众举报线索开展执法监督,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认真解决公众合理诉求,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但也有部分热点、难点问题在处理力度和效果上,离公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