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深水取样器,待其沉入水下5米左右,再上提取水……近日,在新安江皖浙两省交界处,两省的生态环保工作者站在采样船头,从江中取水,开展水质联合监测。
“安徽、浙江各带走一瓶水样回去检测,并测算出水质的P值。”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生态环境执法监测站采样员洪庆平告诉记者,每个月定期进行两次联合监测,双方人员共同登船采样。
洪庆平所说的P值是指以高锰酸盐、氨氮、总氮、总磷作为四项考核指标计算出的衡量水质的数值,P值越小表示水质越好。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向东流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是一条跨越皖浙两省的河流,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本世纪初,新安江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当时,黄山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量污水和垃圾经新安江流入千岛湖,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为共同保护新安江,皖浙两省于2012年正式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水环境补偿试点。按照约定,水质不达标,安徽补偿浙江;水质达标,浙江补偿安徽。
十年来,安徽年年实现水质达标的承诺,并且P值持续下降,两省交界断面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水质。安徽省也因此累计获得了补偿资金62.7亿元,用于新安江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培育。
“虽然计算公式和补偿标准越来越严,但2022年P值为0.70,远低于0.95的补偿标准。”歙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平说。
在距离采样船不远处,一艘全自动垃圾打捞船正在水面巡逻作业,网格型的传送带伸入水中,前方的漂浮垃圾随着传送带的转动被提升到船上的存储箱内。
“现在一天打捞上来的垃圾也就一两百斤,主要是枯枝烂叶。”打捞船驾驶员张公良说,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工作轻松多了。据他回忆,几年前,每当汛期来临,岸上大量的生活垃圾被冲到水里,加上树枝、水草等,一天打捞的垃圾能达到两吨。
张公良今年61岁。2017年,从事水上运输的他响应政府号召,卖掉了自己的运输船,加入了水上打捞队。目前,他所在的打捞队共有10名队员,主要由退捕上岸的渔民组成,负责歙县小川乡至街口镇新安江约23公里水面的巡逻保洁工作。
“每当看到水上漂着垃圾,心里就不舒服。我们保护好新安江,也是在为环境作贡献,所以我很自豪。”张公良说。
从皖浙两省交界处沿江而上28公里,记者来到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游船码头。下午两点,大批游客已经登上“山水画廊”游船,迫不及待想要一览两岸的如画美景。
“生态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有超过5000人坐船,我们的船都爆满,最后都没有船了。”船长朱淦利说。当然,在享受生态改善带来红利的同时,游船公司也参与到新安江生态环境保护当中。
2017年,歙县正式启动实施船舶污水上岸,完成船舶污水上岸设施建设,改造船舶29艘,拆解退出市场37艘,实现新安江船舶污水“零排放”。
水质采样船、垃圾打捞船、游船……这些船只穿梭在新安江上,与青山碧水、白墙黛瓦的古村落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态的山水画。“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十余年来,沿岸百姓的环保意识更强了,旅游收入也增加了,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丰收。”李志平说。
新华社合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