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22日讯 为夯实粮食生产根基,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去年三月,我省率先在广泛分布黑土地的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全面启动黑土地调查工作,为黑土地建档立案。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副院长刘国权带领着技术团队承担了这项重任。
走进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的土地调查监测室,几十名技术人员坐在电脑桌前,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卫星遥感影像,分区域逐图斑地仔细甄别比对,鼠标按下时发出的“嗒嗒”声,仿佛是踏查黑土地时脚踩积雪的声响。
依托于卫星遥感技术,在“天眼”的加持下,刘国权带领着团队,连续奋战了8个多月,从覆盖全省1200万个国土调查图斑中,筛选出400余万个黑土地调查图斑,初步完成全省数据融合入库,目前正在进行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
“做好黑土地调查工作,是我们自然资源人的责任,也是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根本所在。”这是刘国权常说的一句话。2001年,大学毕业的刘国权进入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工作,在黑土地保护的这条路上,刘国权奔跑了二十余年。
“黑土地调查工作,目的是全面查清全省黑土地类型、分布、数量、质量、保护和利用状况,建立黑土地档案,为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逐步实现对黑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的集成管理共享应用。”刘国权一边查看电脑上的图斑一边介绍。
“这项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最大的难点是上一轮土壤普查至今比较久远,基础资料现势性和精度都较差,新一轮的土壤普查还尚未完成。”刘国权组织技术人员,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收集分散存留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并将纸质土壤调查资料进行了全面修复、整理和记录并校正纠偏。随后将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形成了一套全省范围的数字化土壤普查成果,为开展黑土地调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国权决定以方正县作为试点单位全面研究黑土地调查工作流程。从参考遥感影像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属性信息完善等前期准备工作,到实地调查核实、拍摄举证照片等外业调查阶段,再到制定数据质检规则等内业质检阶段,刘国权将整个工作流程全部梳理了一遍,最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路线和调查方法。
在试点的基础上,刘国权带领团队对二普土壤图进行初步套核,修正土壤图斑边界,完善土壤图斑属性信息,制作了全省125个县级调查核实工作底图。
有了基础,接下来怎么干?“建立我省黑土地统一调查技术体系,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刘国权表示。
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刘国权组织院技术团队及其他技术单位共同起草了《黑龙江省黑土地调查评价体系建设方案》《黑土地调查监测通用规则》《黑土地调查监测数据汇交规则》等配套标准和规范,初步建立我省黑土地调查技术体系。
绝不在任一环节上放松与懈怠,是刘国权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凭借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他亲自对调查成果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去年夏季,他在一个县的上报成果中发现,有一处耕地面积存在较大误差,决定亲自赶赴现场实地查勘。这个地块位于松花江下游的江心岛,在不同年份水位的高低面积会发生变化。正值雨季,刘国权身穿救生衣,脚踩水靴,乘船来到岛上,经过现场认真比对,最终精准确定了耕地面积。
随着全省黑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数据质检与验收入库是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刘国权对保质保量完成黑土地调查工作充满信心。“我们做的是黑土地保护最基础、也是最前沿的工作。”刘国权说,保护黑土地,调查工作只是一个开始,需要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接下来还有更重的担子、更多的工作在等待着他。